
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在财政政策方面,会议要求,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聚焦减税降费,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对于金融政策,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
加快专项债发行
据悉,会议听取了财政金融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汇报,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强调,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会议要求,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聚焦减税降费,在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近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冯俏彬在以“新供给、新金融: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8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当前征管技术和征管水平大上升的情况下,如果不把原来偏高的名义税率降下来,那就意味着税收收入还会增加,社会负担还会加重。降低税(费)率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地方财政赤字安排8300亿元,专项债券安排1.35万亿元。鹏元评级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2916.5亿元,新增专项债券412.22亿元。因而,下半年无论一般债券还是专项债券都有很大的发行空间,尤其是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较小,下半年的发行空间较大。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下半年不管是公司债还是地方政府债,包括专项债,应该都会增加发行力度,给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包括已经通过的地方专项债,一般地方债券的发行,今年核定的新增规模是2.18万亿元,上半年只发了3000多亿元,下半年还有很大发行空间。而且如果按债务余额来看,去年没用完的还可以再发,所以空间是很大的。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分析称,至少还有1万亿元以上的专项债未发行。未来专项债的加快发行会为地方基建筹集资金。目前专项债主要分为土储债、公路债和棚改债,这三个领域将是基建发力的重要方向。
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