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0月,上证指数从最高6124下跌到1664,历时不到1年,最大跌幅超过70%;
2015年,创业板最疯狂的时候,乐视市值曾超过1500亿,2018年复牌后经历连续10余个跌停,市值仅剩10%;
2018年2月,创业板指数从最高4037下跌到1598,历时2年半,最大跌幅超过60%;
如今,从2016年大跌到熔断再到大盘步入“2”时代……这一次该如何抉择?
兴业证券:做好防守反击准备
“摆大巴”非常适用于当前的A股市场。 “摆大巴”,指前场只留1、2位进攻球员,大部分球员在中后场龟缩防守,然后伺机大脚长传打反击的战术。这是足球比赛中最保守的战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丢球,也是实力明显偏弱一方保平争胜的不二法门。目前,这种战术适用于A股市场。
我们之前已明确指出, “6月内忧外患同时来袭,A股进入风险释放期”:内部,在金融去杠杆下,信用风险频频暴露、股权质押压力陡升、个股频现闪崩,部分投资者担忧独角兽、CDR上市对存量流动性的挤压;外部,美联储加息落地,全球股市、汇市波动加剧。弱势之下,建议投资者摆好大巴,做好防御,活下来是第一要务。
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防守反击。“摆大巴”不是自缚双手,倒下装死,而要时刻插上刺刀,做好防守反击的准备。短期敌人看上去强大,但总有体能瓶颈或过度前压后的防守漏洞,此时踩准节奏、伺机亮剑,往往一击制胜。A股也同样如此。短期风险看上去吓人,但中长期看,信用风险、股权质押风险大概率仍将是点状爆破,监管层也会及时化解 “处置风险的风险”,因此不需要过度悲观,坚持底线思维,时刻做好反击准备。
重视消费股的 “三免疫”特性,持续看好大创新: “摆大巴”时,更加重视消费股的 “三免疫”特性。第一,免疫金融去杠杆,包括信用风险,现金流好,确定性高;第二,免疫贸易摩擦,主要是内需拉动;第三,免疫经济下行,消费总体比其他行业受宏观波动影响更小,也受益于通胀预期。同时持续看好业绩和政策双轮驱动下的大创新,当前重点关注医药、机械军工、电子、计算机龙头。
本报评论员刘柯:A股从来不按套路出牌
本周,上证指数一举跌破3000点和2900点,属于内外交困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虽然很多人猜到了A股的开局,但似乎永远也猜不到结果。比如,3000点以下会不会是黄金坑?3000点以下会不会继续跌?究竟能跌到哪里去?
要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很难,为什么呢?A股从来就不按套路出牌,你说它现在跌倒3000点以下是因为贸易摩擦升级,那前段时间也没见它上涨呀,现在这个点位基本就是三年前的点位,也就是说三年上涨为零,但上市公司家数是上涨了。于是我们明白,A股的指数是失真的,在这个背景下,你去研究3000点是不是底部,会不会继续跌,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现阶段,A股想靠自身反转已经不现实了,只有依靠强大的外力,但在目前金融整体去杠杆的背景下,这个外力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几乎不现实。
乐观一点,指数就在2800点附近找个支撑,然后慢慢做平台,不要指望大幅上涨,部分品种有机会;悲观一点,指数会跌到2500点甚至以下,长达几年的持续低迷,市场的机会是大浪淘沙。从A股的大周期运作看,基本都是8年一个大牛市,中间会有波段机会,但都不大。从1999年到2007年再到2015年,都是这个运行态势,现在从2015年算过来才3年,所以跌破3000点应该是正常的,哪怕它未来会有反复,但大趋势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