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上海无疑是排头兵。
5月13日,上海市金融办(下称“金融办”)负责人介绍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情况: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对照中国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宣布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上海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举措。同时,会同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在统筹行业类别、开放内容以及国别地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上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
金融办表示,上海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聚集了股票、债券、期货、货币、外汇、黄金、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2017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1428万亿元,直接融资总额达7.6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的85%以上。外资金融机构占本市所有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近30%。近期,上海将在以下六个方面争取先行先试。
一是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比如,支持外国银行在沪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业银行在沪发起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支持外资银行开展代理发行、代理兑付等。
此前,4月底,约旦阿拉伯银行总行决定设立上海分行,汇丰银行(中国)决定申请第三方资金存管业务;4月28日,法国欧诺银行和光明食品集团等签定投资协议,拟共同设立上海光明欧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并向监管部门提交了申请材料,监管部门已开展设立辅导,这将是欧美发达国家在中国设立的首家消费金融公司。
二是扩大证券业对外开放。比如,支持在沪设立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允许其从事经纪、咨询等。
5月3日,瑞银(UBS)就表示已经申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其增持其在华合资券商股权至51%;5月8日,野村控股株式会社(Nomura)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拟持股51%;近日,摩根大通也向证监会提出了在华设立外资控股券商的申请。
三是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比如,放开在沪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支持外资来沪经营保险代理和公估业务,支持设立外资控股人身险公司等。
5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工银安盛人寿公司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这是我国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后获批的第一家合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月4日,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向中国银保监会提交了筹建富卫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材料,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为瑞士再保险、盈科拓展集团等持股的富卫集团全资子公司。
四是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比如,支持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证券市场,支持境外创新企业在沪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争取年内开通“沪伦通”,进一步扩大熊猫债规模等。
5月11日晚间,证监会官网披露,“为稳妥安排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证监会拟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个别条款进行修订,并从今天开始就修订内容公开征求意见。”也有参与CDR工作的券商此前对记者透露,几家大型中概股的CDR已经在准备中,最快预计7月前后就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