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历来有“五穷”、“六绝”、“七翻身”之说。
在4月末,市场普遍认为今年没有红5月。
但是,5月以来的实际情况却超预期。上证50、沪深300、上证综指、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六大指数,本周的涨幅是:2.96%、2.6%、2.34%、2%、1.5%、1.1%,5月至今9个交易日的涨幅是:2.68%、3.09%、2.63%、3%、1.83%、1.1%。
看来,今年A股的“五穷”恐怕是要改写了。原因何在?
中国推出了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举措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相继推出了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举措。如开发雄安新区、海南全岛探索推进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即将推出、京津冀协作区发展、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协作区协调发展,全面开放制造业,扩大金融业开放,经济保持在6.8%的中高速增长基础上。这些对投资者信心的提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050点一线形成了估值底和市场底
从估值而言,3050点时的上证指数的估值只有13.85倍市盈率。
虽然指数并不低,但因上市公司业绩的连年增长,导致现3050点的估值,已低于2005年6月6日历史大底998点时的14.1倍、2008年10月28日1664点时的14.7倍和2016年1月27日2638点时的15.2倍。这表明,3050点的估值底可以成立。
从跌破净资产个股数量来看,已达到87只,市净率小于0.9的有48只。
从低市值的个股数量看,市值小于20亿元的个股有78只,最小的只有12亿元。这种情况是过去所没有的。
从大盘筑底的情况看,大盘在3040点—3100点区间横向震荡整理了11天。4次单针探底,均未刺破3040点—3050点。随后5天快速放量拉升了140点,表明市场底得到了确认。
从技术指标看,至本周末,上证指数的日K线、周K线、月K线均处在底部。尤其周K线在底部形成了金叉,开始构筑周线级别的底部结构,这也支持估值底和市场底。
创业板已突破了从股灾以来的长期下降趋势,呈现中线有望出现大级别反弹的态势。
活跃股市是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
当大盘首次刺探3040点时,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经济金融形势,罕见地把股市问题放在信贷问题之后的第二位置来研究。这个举动似乎表明,3000点是政府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关节点。
为此,股市监管层一改前两年每周发10—12只新股的“常态”,骤减为每周发2只左右,额度不超过20亿。今年还对IPO排长队的企业劝退了130余家,只有高质量的创新、优质新经济股企业,才有上市的资格。
可见,维护股市的稳定,已被提到经济稳增长、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来看待。
由于中美争端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增长幅度已经很有限了,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会进一步加重地方政府债务;若加大制造业的投资,会导致产能过剩;若加大房地产投资,会导致金融风险。三驾“马车”之二的出口,也不可能再保持以往那么多的贸易顺差,出口贸易增幅十分有限。
在此情况下,唯有拉动第三驾“马车”——扩大内需。而稳定、活跃、振兴股市,无疑是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
外资即将入市封杀了股市的下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