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水泥价格持续升温,成为大宗市场一抹亮丽的风景线。A股建材行业指数一季度小幅跑赢大盘,在水泥企业漂亮的一季报公布后,研究员争相推荐水泥龙头标的投资。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水泥供应过剩格局未见明显改善,后市淡季价格回落不可避免,谨防对相关投资“泼冷水”。
水泥“牛蹄”自北向南踏过
今年春天,大宗市场水泥价格表现格外亮眼,目前水泥市场“涨价接力赛”在华东、西南地区掀起高潮。
4月24日,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水泥价格调涨20元/吨。
4月26日凌晨开始,广西地区主流品牌水泥企业对广西各区域袋装、散装水泥价格上调20元/吨,熟料价格上调30元/吨。
回顾这一轮水泥涨价潮不难发现,今春水泥“牛蹄”最先踏过北方地区。
3月初,河北水泥企业纷纷发出调价函,上调水泥出厂价格20元/吨-50元/吨等。3月25日至29日,东北地区水泥价格普涨100元/吨——150元/吨,涨幅高达20%-30%。随后,西北新疆地区跟涨70元/吨。西南、华东、华南地区也不甘示弱,全国水泥价格进入上涨格局。4月份,全国水泥平均价上涨20元/吨,高于去年同期10元/吨涨幅。
数字水泥网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水泥平均成交价格为410元/吨(全品种含税落地价),同比提升23%。分区域来看,北方地区虽然涨价幅度最高,但市场成交一般,市场接受度不高。而长三角地区涨幅居中,在50元/吨-80元/吨,但成交最为活跃。
分析人士指出,本轮水泥价格上涨背后由多因素助推。首先,相关环保督察压力持续,水泥产量减少、成本增加。其次,天气回暖,下游开工拉动水泥市场需求。再次,上游熟料提价、运费提升增加水泥企业成本。
从进出口来看,2018年1-3月,全国共出口水泥277.1万吨,同比上涨57.52%,出口熟料71.88万吨;共进口水泥183.17万吨,同比增长37716.08%。
从库存上看,上周全国水泥库存变化不大,环比小幅抬升0.13%至54.69%。这从侧面说明水泥行业景气持续。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水泥行业盈利很可能会超过1000亿元,甚至是1200亿元。
据了解,2017年,水泥行业整体效益提升明显,行业实现收入9149亿元,同比增长17.89%,利润总额877亿元,同比增长94.41%。利润总额位居历史利润第二位,仅次于2011年历史最高点。
建材板块“春意萌动”
作为建材主要原材料,水泥价格持续升温,也令建材投资板块“春意萌动”。据统计,上周,A股建材行业指数上涨0.82%,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0.11%。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在全国水泥产量下降的情况下,两广地区产量逆势增长,以华南市场为主要销区的海螺水泥等个股最为受益。据数据统计,今年4月份海螺水泥股价涨幅报5.5%,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3.63%。
对投资者来说,掘金水泥行业投资,首先要搞清楚水泥价格的波动规律。
对此,长江证券分析师范超、李金宝分析,可从三个维度对水泥价格走势做出判断:短期表现通过跟踪限产政策及微观指标进行判断,且应重视季节因素的影响;中期需要分析竞争格局及供需关系;长期则要跟踪需求大趋势和产业格局变化。
而水泥价格上涨与水泥企业盈利情况并不是同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