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行业盈利情况的定性判断,可通过建立水泥、煤炭价格差指标进行跟踪;对企业盈利测算,则需要根据其产能分布,结合各区域价格,测算其销售均价。再考虑煤炭价格、支出等测算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范超、李金宝解释,从成本来看,不同企业间的成本差异较大,导致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源、布局和管理;通过研究成熟的海外钢铁龙头,发现存量博弈阶段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其盈利水平相对稳定,并可享受“盈利稳定性”溢价。此外,随着水泥行业发展,市场格局将由竞争格局转向竞合和寡头市场格局,水泥价格弹性也将增大。
谨防淡季因素“泼冷水”
行业景气向好,公司一季度业绩靓丽,水泥价格及企业盈利继续为市场看好。在4月份以来的券商研报中,华新水泥、海螺水泥等个股纷纷成为研究员热点推荐对象。
海螺水泥发布的最新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7.67亿元,上年同期为136.39亿元,同比增加37.59%;实现净利润47.78亿元,去年同期为21.53亿元,同比增长121.9%。
根据华新水泥披露的2018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5.09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归母净利润5.30亿元,同比增长458.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12亿元,同比增长509.1%,基本每股收益为0.35元。公司预计2018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50%以上。
业内人士分析,上述两家公司作为业内龙头,布局优势明显。首先,公司成本在行业内处于偏低水平;其次,公司扩张动能不减。短期公司所处区域改善幅度较大,业绩弹性突出。
“基本面‘质变’叠加政策暖风,看好全年景气。”兴业证券分析师李华丰表示。
从水泥价格走势来看,上周,全国水泥市场价格继续上行,环比涨幅为0.53%。“从4月整体表现看,华北、东北较弱,华北尚可,华南和西北需求启动最强。”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水泥现货涨势将延续到5月份。
长期来看,招商证券分析,预计2018年需求端(地产微微下滑、基建相对稳定)稳中微降,供给相对稳定,水泥价格将保持稳中微涨趋势,行业整体利润保持10%-20%增长,行业利润大概率超越2011年1020亿元水平,创出历史新高。
不过,数字水泥网分析师指出,当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仍较为严重,市场还需不断适当减产,才能达到弱平衡。在没有外在因素干扰下,不会出现买不到水泥情况。今年淡季价格回落仍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