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医药各细分行业表现再次亮眼,包括生物疫苗、抗流感、仿制药、维生素、抗癌等多个概念涨幅居前。随着2018年一季报的披露结束,不少医药企业已经预告了中报业绩,一批业绩增长强劲的医药企业脱颖而出。
业绩持续向好
整体来看,医药企业业绩延续2017年行情,持续向好。据此前发改委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医药产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保持较快增长,主营业务收入恢复至两位数增长,医药创新政策的效果进一步显现。另据工信部最新数据,今年1~2月,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6%,利润同比增长35.5%。
在医药子行业中,2017年净利润增速最为强劲的是生物药品制造(26.8%)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2.1%),其次是中药饮片加工(15.1%)、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14.4%)、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13.7%)。
截至目前,280家医药生物企业中已有78家预告了中报业绩,其中58家公司报喜(预增+略增+扭亏),占比74%。其中,净利润同比预增达50%以上的公司有10家,包括海普瑞、美年健康、冠福股份、新和成、金达威、科伦药业、紫鑫药业、广誉远、正海生物、乐普医疗;净利润同比预增30%以上的有永安药业、双鹭药业、东诚药业、仙琚制药、长生生物、葵花药业6家公司。
从上述业绩增幅较大的公司所处行业来看,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依然是业绩“大牛”出没最频繁的子行业。
以化学原料药为例,该板块由于维生素A、维生素C、阿莫西林等原料药价格大幅上涨,自今年一季度以来行业收入和利润都保持了高增长。以海普瑞为代表,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4198.8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可达1.1亿~1.4亿元,同比大增1376.49%~1779.17%。海普瑞表示,业绩增长的动因系于海普瑞和SPL肝素原料药销售量上升和销售价格上涨带来毛利增加,以及SPL的胰酶原料药销售增长。
化学原料药其他企业如冠福股份、新和成、金达威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速均在4至7倍之间,三家公司均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幅达2倍以上,均受益于维生素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化学制剂板块的收入和利润增长自一季度以来也较多,主要受新医保目录落地放量加速、两票制、化学制剂龙头企业稳定增长和行业并购整合加速等综合影响。
政策继续护航
一段时间以来,医药行业政策不断。就在五一节前夕,有关抗癌药品增值税降低,以及“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意见的出台,均将使相关医药子行业受益。海通证券认为,2018年医药板块将受益于行业结构性改革,景气度持续提高。
具体来看,一是进口药品关税、增值税减免。4月2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以暂定税率方式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4月27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出《关于抗癌药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增值税率从17%降低到3%,包括103个制剂品种,51个原料药品种,特别纳入了阿帕替尼、埃克替尼和西本达胺3个国产小分子靶向药。
同时,4月28日卫健委提出将对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施政府集中谈价和采购,3家以上企业生产的,拟开展专项集中招标;生产企业不满3家的,通过谈判、撮合等方式,鼓励形成全国统一采购价格。
此外,对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行集中采购和医保准入谈判,并建立鼓励研发创新、优先审评、降低流通成本和合理使用等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