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探索建设自贸港需考虑六方面因素:一是自贸港应当临近主要的交通枢纽。
一般而言,自贸港都有“港”的元素,可以是海港、口岸,也可以是空港。二是自贸港需依托广大的经济腹地。三是自贸港应是全球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四是自贸港需要服务到位、管理到家的政府机构,以及市场化运作、高效运转的运营机构。五是自贸港要有一套完整的国际化服务支撑体系。六是自贸港应当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
自贸区改革将深化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上述省市在申建自贸港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的目标。分析人士预计,今年自贸区改革力度将加大,一些改革试点经验有望在全国进一步推广。
高峰在谈到今年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时表示,商务部将继续推进改革试点,持续缩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加大压力测试的力度,不断提高自贸试验区的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其先行者和试验田的作用,适时将推出更多的、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改革试点经验,并将在全国推广。
十九大报告明确,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白明认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试验田所试验的品种都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如果囿于狭小的范围内,只有较小的权限,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扩大改革自主权,才能有更大的试验操作空间。另一方面,自贸区已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其在更大范围的推广需要放松一些权限。
对于在哪些领域扩大这种自主权,白明表示,中国的开放是循序渐进的,随着条件成熟,原来没有开放的项目可以适度、有序地放开。中国的负面清单已更新到第四版,包括资本项下的开放,以及整个金融业的开放都在有序推进。这一方面需要自贸区做必要的压力测试,另一方面也要结合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