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机构观点 >> 正文
5G商用窗口期临近:通信巨头抢先布局赌未来
作者:jincvip 更新时间:2018-1-25 9:33:05 点击数:
分享到:

从业绩来看,华为在迅速扩张,爱立信在瘦身。不过在5G布局上,各家企业都处于提交初步方案阶段。

随着5G标准化的推进,商用的试验探索不断增多。2020年被认为是5G的商用元年,在此之前,各企业争相抢占先机。

近日,《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指出,5G预计将首先在密集的城市地区部署,以支持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服务。报告预测,到2023年,5G技术将覆盖20%以上的全球人口,届时5G用户数将超过10亿。

自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以来,通信行业已经经历了4代重要的技术变革。运营商做业务推广时用技术的代际称号2G、3G、4G来进行宣传,因此用户对这些技术词汇也耳熟能详。

移动通信行业的产业链上的企业包括爱立信、中兴、华为、三星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AT&T、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以及苹果、小米、华为等终端设备生产商。与4G时代不同的是,5G要实现物与物、设备与设备的移动互联,因此终端设备还包括汽车、可穿戴设备,及各类电子设备。

其中,爱立信与运营商,以及智能制造、医疗等领域展开5G方面的合作。同时,爱立信也要面对华为、中兴、诺基亚等同行的竞争。例如三星和华为是比较典型的多栖作战企业,既生产服务器通信设备,也生产各类终端设备,同时也参与制定5G标准。

爱立信探索5G应用

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是5G的三大关键特点。尽管距离5G商用还有较长时间,但是升级的特性为产业带来颇多想象空间,设备商们也已经摩拳擦掌。不过在5G真正到来之前,仍很难断定杀手级应用会在哪一个领域出现。

爱立信东北亚区首席市场官张至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8年6月份第一个完整的5G标准将正式出台,将对5G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标准的基础,6月之后较为成熟的大规模商用平台也会出现。“根据爱立信的调查,预计到2026年,5G技术在中国带来的经济规模将会达到1589亿美金。很多行业都将受益于5G,重要的领域包括能源工业、智能制造、公共安全、医疗、汽车、媒体娱乐等。”

以爱立信为例,其已经在四大应用方向上进行探索。张至伟介绍称,其一是爱立信和全球三大重卡制造商之一SCANIA的合作。由于安全性所限,车与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在25米以上,通过5G的低时延、高可靠连接可以使车与车之间保持较为紧密的通信,5G可以实现把车与车之间的距离从25米缩短到3米。张至伟进一步解释称:“它的动作如加速、刹车等讯号会同步回传到后车,前车加速,后车自动加速,前车刹车,后车自动刹车,编队式高速反应和运作。卡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能把时延从几十、几百毫秒降到个数毫秒,这些高速的通信就使车与车之间达到几乎同时反应,保障安全。我们现在测试是3车编组,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探索。”

爱立信的广州研发中心正是侧重于研发车联网解决方案。爱立信广州研发中心总经理李鹏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爱立信广州研发中心在2011年到2012年首次提出车联云的概念,当时做的是车载和信息娱乐,吉利公司、SCANIA都使用了我们的车联云方案。目前为止,我们的车联方案的应用以每个月4万辆的速度在增长。”

第二个探索是远程工业控制。爱立信和ABB、沃尔沃一同在瑞典北部的矿井合作了无人采矿车项目。运用5G技术可以实现在矿上控制无人采矿车,从而减少人力、并提高开采效率。此外,爱立信东北亚区行业市场总监张萌表示,爱立信也与一汽在合作特定区域的完全无人驾驶的方案,可以应用于矿区、港口、园区建设等。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