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是第三项探索,爱立信和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共同研发5G场景下的远程手术。第四个探索则是智能制造相关,南京爱立信工厂已经从一把螺丝刀开始进行尝试,张至伟表示:“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海量物联网的工业控制用例,精密的螺丝刀每3000次就需要停下来进行维修,以前全是靠人,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再前进一步则是物料的自动化管理,再接下来是装配、产线,低时延、高可靠的物联网可以使整个产业链得到完全的改造,所以智能制造也是下一个5G应用的焦点。”
此外,5G标准的第一阶段 (3GPP R15)在2017年底由3GPP完成,以保证大规模试验和部署可在 2019年开始。但是5G某些功能特性的验证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足以在现网中提供千兆级速度。预计5G技术和服务将在即将到来的大型体育赛事(如2018韩国平昌冬奥会、2018在俄罗斯举行的国际足球锦标赛以及2020东京夏季奥运会)上展示。
谁会笑到最后?
就国内市场而言,华为也是5G市场最大的玩家,老牌通信设备业务实力强劲,手机终端也增长迅速。正因为具备完整链条的能力,华为的5G商用系统是全栈式的,包括终端、基站、核心网、传输。比如去年年底国际无线标准化机构3GPP的无线物理层会议上,华为主推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击败美国高通主推LDPC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LDPC成为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信道编解码在基础通信框架中属于物理层技术。5G三大技术特点之一的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的主要技术基础就是信道编码,PolarCode在传输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华为这一次战胜高通,对于中国在国际通信领域的地位有标志性意义。
从业绩来看,华为迅速扩张,爱立信在瘦身精简。不过在5G布局上,各家企业都处于提交初步方案阶段。
每一代通信技术都伴随着一代商业帝国的兴衰,行业常青树和百年老店并非常态。2G时代是诺基亚和爱立信的天下。当时欧洲的GSM通信系统统一标准正式商业化,瑞典的爱立信和芬兰的诺基亚开始大举进军全球市场。或许是地广人稀的无线通信需求加上北欧人的工业创新能力,诺基亚在本世纪初彻底击败战略错误的摩托罗拉,正式成为通信行业的霸主。
1996年,总部位于日内瓦的国际电信联盟( ITU)提出了IMT-2000标准,要求符合IMT-2000要求的通信技术才能被接纳为3G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电信行业专家赵厚麟于2014年当选国际电信联盟新一任秘书长,成为国际电信联盟150年历史上首位中国籍秘书长,任期四年。这也证明我国的电信发展在当下国际上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ITU对3G标准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具体的技术标准是由3GPP和3GPP2两大标准组织根据ITU的建议来完成的。目前欧洲ETSI、美国TIA、日本TTC、ARIB、韩国TTA以及我国CCSA组成了3GPP的6个组织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