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宣布神华和国电正式重组合并的重磅消息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30日下午在京召开媒体通气会回应市场对重组热点的关注。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白英姿首先从面上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委等部门按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积极稳妥开展央企重组整合工作的背景。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白英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有18组34户央企实施了重组。下一阶段央企重组将遵循市场、行业和企业发展规律,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需求,因时因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推进央企重组工作。“总体上不设时间表和数字目标,成熟一户、推进一户。”
五年来18组34户实施重组
在国企改革“1+N”大的政策框架下,国资委等部门也配套出台了多份文件。其中,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央企结构调整和重组的指导文件(56号文)成为国企改革从政策设计到微观实施的过渡标志之一。该文件明确提出将“四个一批”(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作为推进央企结构调整和重组的重点工作,文件还就“重组整合一批”强调了四项关键任务。
白英姿介绍,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央企重组作为国企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自2015年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率先启动重组合并为中国中车之后,宝钢和武钢、中国远洋与中国海运、神华集团和中国国电等18组34对央企实施了重组。中央企业数量从117户调整到了98户。”
在央企重组的模式方面,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在上述18组34户央企中,主要的重组方式包括横向的强强联合、纵向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以及打破企业边界的专业化重组三种。
比如,去年实施的宝钢、武钢合并而成宝武集团,就是横向强强联合重组的典型。2011年以来,由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国有钢铁企业由于债务负担重、人员包袱沉重等原因纷纷陷入困境。
重组减少了同质化竞争,改变了市场格局,也同样带来了改革的红利。宝武集团副总经理胡望明在发言中透露,实施重组后,宝武集团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04亿元、利润总额8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00%。而宝钢股份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也开创七年来新高,公司利润同比增长58%。不过,今年钢铁行业的业绩整体明显改善。
同样,在其他16对央企重组案例中,无论集团经营业绩,还是业务整合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例如,国家电投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32亿元,位居五大发电集团首位;中国远洋海运2017年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101亿元,同比增长10.3%,集装箱、油品、散货、特种货、旅客五大航运公司全部扭亏为盈。
通过重组整合,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集中,中央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国有资本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电信、煤炭等企业的占比达到80.1%,整体布局更加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