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融证券投资顾问李泽文表示,最近几年,东北三省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身处这个区域内的上市公司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北三省的上市公司以工业企业、国有企业居多,在经济下滑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明显。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东北三省上市公司才会纷纷谋求重组。
“借壳”后遗症
7月27日,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的重大资产重组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圆通成功借壳之后,未来极有可能会将注册地仍然留在大连,而将公司的办公地点迁往上海。此前,另一家在2015年披露重组预案、在2016年完成重组的东北上市公司*ST黑化(12.83 +0.16%,买入),就已经将办公地址由原来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向阳大街2号”,变更为新任大股东所在地的“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刺桐北路868号仁建大厦”。
据了解,目前东北三省的149家A股上市公司当中,在*ST黑化和大杨创世之前就已经有部分上市公司被其他省市的公司借壳。虽然借壳后的注册地仍然是在东北,但实际办公地点却是在其他省份。这样的上市公司当中,吉林省有7家,黑龙江省有8家,辽宁省有5家,合计20家。如果算上已经确定变更注册地址的*ST黑化,数量达到21家,占全部东北地区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4.09%。
“如果只是将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母公司的注册地留在了东北,无非是让当地的上市公司数量看上去多一些,让当地政府的面子好看一些。这些公司对当地税收和就业并没有任何拉动,个别上市公司只是在东北的注册地派驻一至两位工作人员而已。”前述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因为东北地区给出的扶持政策远不如南方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所以,这几年已经陆续有一些原本将注册地留在东北的上市公司将注册地迁往实际办公省份。
壳公司蕴藏机会
“大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东北的上市公司。虽然受到东北经济下滑的影响,东北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并不理想,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东北地区的上市公司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投资机会。”国泰君安(18.49 +0.27%,买入)的资深投资顾问孙颖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孙颖认为,《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已经印发,分年度明确了137项重点工作以及127项重大项目。这将成为东北新一轮振兴的重要抓手,东北地区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有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另外,辽宁和黑龙江已经相继推出了国企混改的试点公司,未来那些具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极有可能会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以便促进上市公司更好地发展,值得投资者给予充分重视。
虽然东北的一些上市公司目前经营状况欠佳,主业发展乏力,但是这恰恰为二级市场提供了投资机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这样的上市公司都已经开始进行资产重组或正在酝酿。对于二级市场来说,资产重组题材一直都受到市场的热捧。因此,对于那些主业举步维艰的东北上市公司,投资者也不可小觑。
“目前有观点认为,东北上市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是壳’,虽然这句话的本意充满了贬意,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国都证券的投资顾问孙祥臣认为,东北的很多上市公司都是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政府也希望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拉动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全新的经济增长。因此,从政策上必然会对这些上市公司有所倾斜,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充分享受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