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成功了, 国产动画的征程才刚开始
截止至2019年8月23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 43 亿元, 远超越中国动画电影历史原冠军《疯狂动物城》 15.27亿元的票房记录,也登上了内地电影票房榜第三的位置。
街头巷尾,人们无不讨论:国产动画崛起了吗?之所以问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人们太需要国产动画崛起了!
然而,国产动画的万里长征才走出了第一步,观众的期望值还在不断攀升。
在谈论“国产动画”这个概念时, 我们首先需要区分国产动画电影和国产动画电视剧(包括网络动画)。
2015 年至今, 国产动画电影每年的票房随着爆款单品的产出数量和票房拉动作用不同而呈现波动趋势。
而国产网络动画在 2016 年至 2018 年期间,从产出数量和播放量两个角度来看,都呈现上升趋势,且单部上新动画的播放量也在攀升。
但是, 如果我们仔细整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分布,不难发现:在国产动画电影当中, 80%至 90%的票房都是 1 亿以下的,整体票房完全是少数头部爆款撑起来的。
下一个《哪吒》到底在哪里?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单纯依靠《哪吒》《大圣归来》等少数爆款,中国动画电影是无法崛起的,整个中国动画产业也很难更上一层楼。
《哪吒》的爆红只是一个引子,让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国产动画的可持续发展?
守护动画的群体,远比想象得要庞大
虽然儿童更容易接受动画这样有夸张或超现实可能性的表达方式, 但并不代表青少年、 成年人不能接受动画。
如果以半年内至少看过一次动画和漫画来定义“动漫用户”, 那么, 2018 年我国动漫用户的规模为 3.46 亿。与此同时, 中国 14 岁以下的儿童人数仅为 2.45 亿,可见动漫用户的群体远远超出了 “儿童”范畴。
可以说,无论从覆盖面、观看频率还是话题热度看,动漫都是全民、全年龄向的。
假想世界的可视化和商品化, 能够寄托和满足人们的远大理想。动画作品可以借由画笔和技术,构建出一个幻想的世界,表达出真人影视剧所无法展现的理想、热血、绚烂或是“中二”。
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十六七岁的人,也可以超越十六七岁本身的含义。
正如《哪吒》电影里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动画是很多人寄托自己的希望和抒发情感的窗口。
困局与机遇, 撬动转折点的因素究竟会是什么?
纵观国产动画的发展历史, 行业经历了探索、黄金、转折、低迷和复兴 5个时期。
很多人在回忆早期中国动画时, 总是会提到《大闹天宫》《阿凡提》《黑猫警长》等, 这些其实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以工匠化的方式制作出来的。
从 1980年代起,进口动画作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严重压制了本土作品;2000 年代,监管部门为保护国产动画实施了诸多补贴激励措施, 又导致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二次元文化的壮大、资本持续涌入动画市场,中国动画行业的“市场化成长历程”才刚刚启航。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网络动画崛起, 尤其是非少儿向动画作品从供给端冒出势头明显。
网络动画不仅接纳了一批从电视端向网络端娱乐转型的群体,而且由于供给题材的多元化,吸引了大批“非传统”的观众。
目前从主流视频网站播放情况来看, 少儿向的动画仍占主导。但是, 资本方开始重视网络动画行业的价值,尤其是动画上下游包括掌握内容 IP 来源以及播放端口的互联网企业。
好故事需要被持续挖掘, 好的人才需要得到重视
国产原创动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有三个方面:人才、故事和技术。
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动画行业是严重依赖创意的行业,无论是创作故事、改变故事、画图还是特效制作等环节,都是以人为核心的。然而,由于创意的偶发性、不可预测性,单纯的“堆人力”是没有前途的,与其招徕几百个庸才,不如招徕一个天才。
可是中国动画产业恰恰奇缺人才。国内很多院校都开设了专门的动画专业, 但是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排名靠前的美术学院。并且,可惜的是, 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大概只有 20%留在动画行业,造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
因为游戏行业薪水更高、出路更好, 会抢夺大部分优秀的动画人才;尤其是学习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的毕业生,绝大部分流向游戏行业。
幸运的是,随着近年来资本关注动画行业、互联网巨头入局,上述现状正在出现改变。
技术是匠心的体现,是不是有“良心”, 观众其实一眼就看出来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国产动画,在技术上主要分为 2D 和 3D。
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制作的工艺不同:2D 动画偏工匠化, 3D 动画偏工业化。2D 动画通常追求手绘原画的精细化,帧数越高、质量越高,就意味着更长的制作时间和成本。
相比之下, 3D 动画的制作成本一般低于 2D 动画, 因为 3D 建模后可以反复利用,大大减少手绘成本。
技术从来都是锦上添花, 讲好故事才是雪中送炭。单有亮丽的外表是无法成为尽善尽美之物的,一切都取决于本质。
国产动画电影依托中国神话题材可能谱写出新篇章,文化认同感会为电影加分。
自 2015 年起,《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未来或将上映的《姜子牙》《凤凰》, 都是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古典文学作品,以现代的价值观和叙事技巧搬上银幕。
在越来越高的工业标准下,国产动画电影逐步走出自己的风格。事实证明,在作品质量过硬的前提下,中国观众对本土经典、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还是很高的,也更容易扮演“自来水”、实现口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