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募违规超额申购科创板,近日备受市场关注。
昨日,有私募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他们手头超配股份已经办理了过户手续,超配股份将按照申购价过户给主承销商,由主承销商在二级市场卖出,超配股份的收益将全部捐赠给公益机构。
据了解,在科创板开板前,私募手中的超配股份就已经被提前冻结。
证券时报记者拿到的一份超资产规模申购数据显示,私募共超配了5863.53万股。如果按照昨日收盘价计算,这些股份浮盈合计超过3.6亿元,其中,所持的中国通号浮盈达2.4亿。这些浮盈将在变现后全部捐给公益机构。
超配部分已办理过户
7月23日晚间,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公告称,决定将违规超额申购的29家私募机构、涉及139只产品列入限制名单。其中,超额申购最多的私募为林园投资,共有32只产品;其次是九章资产,涉及23只产品;迎水投资,涉及18只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机构被协会处罚的同时,手里的超配股份也全部被没收。
有私募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他们手里的超配股份已经办理了过户手续,超配股份将按照申购价过户给主承销商,由主承销商在二级市场卖出,超配股份的收益将全部捐赠给公益机构。
“科创板开板前,我们手里的超配股份就已经提前被冻结了。本周三,手里的超配股份办理了过户手续。”深圳一家被罚的私募告诉记者,“从这次处罚中,我们吸取了教训,以后会严格按照规则申购新股。”
据记者了解,在上周,证券业协会就发函给券商,调查私募打新超额配售的数据。最终,协会对比了各家私募产品规模和申购数量,将超配的部分冻结。
超配股票浮盈3.6亿元
本周一,科创板开市大涨,无论是股票涨幅还是换手率均超过市场预期,这也使得参与网下打新的机构收益颇丰,私募超配股份也出现较大浮盈。
证券时报记者拿到的一份超资产规模申购数据显示,25家科创板企业中,除了安集科技,24家均出现了私募基金超配现象,共超配了5863.53万股。上述超配股份将按照申购价过户给券商,过户金额合计4.11亿元。
其中,超配的股票数量最多的是中国通号,超过5500万股。如果按照7月24日的收盘价10.20元来计算,目前浮盈已超过2.4亿元。再加上其他23家公司的超配部分,合计浮盈超过3.6亿元。
记者从主承销商处了解到,总体来看,因私募总体超额配售规模较小,甚至很多公司仅有几百股,因此,这给市场带来的抛压会很小。
半数私募超额申购
根据已公布的网下配售结果,共有56家私募参与科创板股票申购,涉及290只左右的产品。这意味着,约有一半的私募和产品进行了超额申购。
为何会出现大规模的私募超额申购现象?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科创板打新规则,C类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网下打新的资金无需提前缴款、冻结,所以不少私募为了获得更多配额、提高中签率,申购金额大大超过自己实际资产规模。
“只要你中签以后,账户里有这么多钱打款,就不容易被发现。”沪上一家大型私募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违规超额申购的私募抱着这样的心理。
上述负责人称,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保险资金不同,他们只要有收益,就有业绩提成,所以有动力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