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证监会官网日前公布的统计结果,截至5月3日国元证券递交基金托管资格申请材料,今年已有4家券商加入了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的行列,其他三家分别为西部证券、光大证券、华鑫证券。而事实上,目前尚在排队等候审核的券商已有9家,其中安信证券早在2015年12月就已经完成了材料递交和补正。
尽管券商基金托管牌照已放开5年,但目前仅有15家券商获得了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资格。数据显示,当前券商的公募基金托管业务市场占有率很低,未来尚有较长一段路要走。随着机构投资者开始在A股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券商纷纷瞄准机构客户,积极拓展以资产托管外包业务为基础的PB业务。
九家券商排队申请牌照
公开信息显示,相比于过去几年,今年券商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的数量大幅上升。其中2015年和2016年各仅有1家,分别为安信证券和长江证券;2017年全年有申万宏源、东方证券、万联证券3家;而今年以来,已经有4家券商递交了申请材料。
2013年12月,海通证券、国信证券相继获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打破了银行对基金托管资格的垄断。此后,券商掀起一股争相申请基金托管资格的风潮。2014年,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兴业证券7家券商获得基金托管资格,2015年,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恒泰证券、中泰证券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但2015年之后,基金托管业务资格的审批似乎陷入了暂停,2016年未有新增机构获得基金托管牌照,直到去年6月,国信证券的成功获批打破僵局。根据中国证监会最新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名录,截至2018年3月,我国证券市场基金托管人共有43家,其中证券公司14家。可以预计,伴随着多家券商积极申请托管资格,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券商涌入基金托管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券商基金托管份额不足1%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共有38家机构开展了基金托管业务,基金托管总规模达12.24万亿元,但其中仅有11家为证券公司,且基金托管规模合计仅为1161.19亿元,市场份额占比只有0.95%。换言之,尽管目前已有14家证券公司拿到了基金托管业务资格,但仅有11家真正开展了此项业务。此外,这11家证券公司的基金托管规模加起来尚不足整个市场的1%,其余超过99%的市场份额仍由各银行瓜分。
根据最新的基金托管人名录,截至今年3月,共有27家银行具备公募基金托管资格,是券商托管人的近两倍,且27家银行均实际开展了基金托管业务。
据统计,从单个机构来看,券商中基金托管规模最大的是国泰君安,截至今年一季度共计21只产品,托管基金资产487.98亿元,位列第18名。与此同时,中信银行以2.28万亿元的托管基金资产排名第一,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基金托管规模也均超过了一万亿元,分别为2.13万亿元、1.80万亿元和1.07万亿元。
相比之下,除国泰君安、中信建投、招商证券一季度基金托管规模突破100亿元外,其余8家券商同期基金托管规模均不足40亿元。
券商着力发展PB业务
2013年6月,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允许经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担任基金托管人。自此,券商正式获得基金托管的入场券。但正如一季度数据显示的,近五年的时间里,券商仍旧未在基金托管领域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