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本次重组完成,*ST华菱原大股东华菱集团,以及财信金控、华菱控股将分别持有上市公司23.54%、29.24%、30.15%股份。最终都寄望于*ST华菱转身金融后的股价走势。在重组实施后,只有*ST华菱脱胎换骨了,注入的金融资产盈利强劲,股价才会好,华菱集团、华菱控股才有可能通过减持回笼资金,钢铁板块才有依托。
接近重组的权威人士透露,的确有这方面考量,届时获得的资金将用于反哺已在上市公司体外的钢铁板块。毕竟,重组的初心、最核心的目标,是做好上市公司并化解华菱集团钢铁产业的问题。同时,借着重组,华菱集团、华菱控股也有可能享受到抵押、质押借贷的好处。
彼时,财信金控的金融光环正处于辉煌时刻。财富证券、湖南信托2014年分别盈利4.52亿元、5.73亿元,2015年分别盈利9.75亿元、4.12亿元,参股子公司吉祥人寿2014年、2015年虽亏损1.77亿元、1.36亿元,但影响有限。
“若重组完成,金融资产要保持年盈利十多亿元的水平,节能发电资产再向上市公司贡献几亿净利,*ST华菱合计一年盈利20亿元上下,才能撑起上市公司及其股价。”湖南省一位权威人士透露。
且在钢铁行业灰暗之时,财信金控不得不挺身一试,没有退路。
此前曾有说法,重组后华菱集团、金控平台将共有*ST华菱一家上市平台,这有可能埋下控制权纷争隐患,相关权威人士否认有此问题,也否认因此影响了重组。
复盘突变和顺其自然
在供给侧改革及金融强监管降杠杆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盈利强劲回升,金融类资产则回归本位、盈利减退,这一突变出乎当事各方预料。
在以业绩论英雄的市场环境下,盈利强劲的钢铁资产留在上市平台更受认可。而对华菱集团及湖南省层面来说,也可省了日后再推动钢铁资产上市的工夫。
按湖南省层面的最新安排,*ST华菱今后的目标也已明确,将推进华菱集团整体上市,打造钢铁全产业链上市公司。
另一方面,据财信金控方面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1至5月受到金融降杠杆的影响,拟注入的金融资产已出现亏损趋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内部肯定也有过关于财务指标的细致分析,也有事关金融行业的趋势性分析,探讨重组还能不能继续做。”
钢铁与金融行业双向逆转之下,终止重组逐渐成为一个不得不、同时也是顺其自然的抉择。
财信金控董事长胡贺波向上证报记者表示,重组是非常慎重的事,终止重组,更加艰难。“财信金控为重组做了很多努力,我们也很遗憾,但也不得不接受我们资本金实力基础较弱、缺少银行牌照、集团组建历史较短的事实。同时,证券、信托、保险三大板块融合尚不够完备,尚需逐步改进。”胡贺波强调,历史不能重写,机会永远存在,只要增强自身实力,未来仍将逐步实现三大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目标。
不过,即使是一轮最终终止的重组,*ST华菱、华菱集团也已得到巨大帮助。“正是有了这轮重组,债权机构给予了理解,*ST华菱、华菱集团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一位接近重组的权威人士如此表示。
华菱集团、*ST华菱董事长曹慧泉直言,在重组尤其是终止重组的过程中,承受到极大压力。“协商终止过程中很痛心,其间也有整夜辗转反侧的时刻。”
如今,华菱集团负债总额及比例已有所下降,但对曹慧泉来说,挑战仍存,他希望,华菱集团负债率在三年内降到65%左右。
反思这轮重组与终止的整个过程,“要降杠杆并做好主业”是最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