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投资风险。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中亚五国作为邻国和中国西出的必经之地,经济合作在不断提升,将有大量资金投向这一地区。例如,2017年2月28日,哈投资发展部与中国发改委商定了形成包括51个项目的清单,涉及金额262亿美元,其中包括已经完成项目两个,正在落实5个,大部分正处于涉及和前期准备中,计划在未来五年完成。今明两年为项目落地高峰期。其实不仅是中哈两国,中国对其他中亚国家也有大量投资或贷款。2016年吉尔吉斯斯坦共引进外国直接投资6.548亿美元,中国投资额为2.896亿美元,占外国直接投资的44.2%。这些投资大部分是所在国家不被担保。因中亚国家对大部分外债不提供国家担保,一旦出现问题,风险只能由企业自身承受。
三是,所在国国内形势或政策变化带来的问题。例如,2005年和2010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的事件,就给中国企业和人员造成重大的损失。又如2010年吉乌两国边境冲突,致使在吉南部的中国商户由一万余人锐减至几百人,至今没有恢复。最近,土库曼斯坦规定,在该国的外国企业雇佣的员工必须90%是土库曼斯坦公民。这无疑会给在土企业增加经营困难。
四是,投资失误也是经常发生的问题。投资失误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为重复建设、技术不先进,产品销路不好,环保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等造成的。例如,目前在塔吉克斯坦已经有12家中国投资的水泥厂,造成该国本身产能过剩,欲收回投资很困难。
五是,外国企业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表现为投资项目的竞争,还存在工程和商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的竞争,难度很大。中国企业无论哪项工作不到位,都可能被挤跨。
黄皮书认为,中亚国家安全形势总体可控。在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时,来自国家形势急剧变化的政治风险不大,但不排除个别国家发生类似2010年吉国骚乱事件。各国经济政策变化会时有发生,应有思想准备和应对预案。
不过,黄皮书也提到,尽管存在风险,甚至会有个别冲突事件发生,但不要夸大风险和地区安全问题。应该说,在周边国家中,中亚国家总体形势良好,是中国可以信赖的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国家存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样板的诸多有利条件。
黄皮书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大规模开展的情况下,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包括投资引导、投资风险提示、贷款、保险、法律服务、紧急情况处置等。
国开行将设2500亿“一带一路”专项贷款 分3年落实
昨日,银行业例会举行国家开发银行专场发布会。国开行国际金融局局长梁惠江在会上透露,国开行将设立25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并将按照开发性金融理念和方法选择项目,坚持项目的自偿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成熟一个运作一个,拟通过3年左右时间落实专项贷款。
上述专项贷款包括3个子专项,即10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专项贷款,10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专项贷款和500亿元人民币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专项贷款。
梁惠江称,国开行资产规模突破10万亿,以及持续发行金融债,可以说2500亿元专项贷款的资金来源并不成问题,关键还是要选择好的项目。目前,国开行“一带一路”储备项目近500个,涉及规模3500亿美元左右,主要涵盖基础设施、产能合作、民生等领域。下一步,国开行将坚持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加快在能源资源、基础设施、高铁、核电、国际产能合作、境外园区等领域开发一批重大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服务“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如何防范风险是重中之重。梁惠江说,“一带一路”国家差异比较大,尤其是政治环境、法律体系差别大,在开展融资合作的时候确实面临一些风险。国开行的融资项目具有资金需求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防范风险是一个长期任务。
鉴于此,国开行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