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发挥规划先行在“一带一路”建设融资风险防范中的重要作用。梁惠江称,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比较强的正外部性,许多产业合作项目也只有形成产业链才能发挥比较好的效果。因此,结合“一带一路”各国家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制定科学的国别和产业规划,可以发挥从源头上防范风险的作用。
二是具体的项目信用结构设计中重视发挥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面合力,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建立有效的信用结构,特别是着力培育建设项目的现金流。
三是从项目的执行情况看,要加强形势研判,提高风险管控的针对性。通过对重点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客户的风险识别,针对具体的项目量身定制风险管控方案,同时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切实筑牢风险底线。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开行已连续48个季度不良率低于1%。梁惠江称,绝大部分国际合作项目还本付息情况良好,资产质量持续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