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文力挺社会办医 产业投资热潮将延续
据上证资讯报道,国务院办公厅23日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激发医疗领域社会投资活力,调动社会办医积极性,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力争到2020年打造一大批有较强服务竞争力的社会办医疗机构。上市公司中,爱尔眼科(300015)是中国最大规模眼科医疗机构之一;马应龙(600993)借助在中医药领域的优势,积极投身中医院及中医门诊建设。
爱尔眼科:眼科白马增速稳健,注入首批体外医院助力高增长
爱尔眼科 300015
研究机构:申万宏源 分析师:杜舟 撰写日期:2017-04-26
投资要点:
2017年一季度收入增长30.86%,归母净利润增长31.17%。公司2017年一季度收入11.97亿元,增长30.86%,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增长31.17%,扣非净利润1.51亿元,增长25.28%,EPS0.15元,符合预期。公司收入和利润同时实现30%以上高增长,除了原有医院业绩持续增长,公司注入首批9家体外医院,已于今年1月份并表,2017年一季度沪滨、朝阳等9家医院贡献净利增速占比预计约5%(预计贡献约600万净利),其中沪滨爱尔为主要盈利医院,其余还有5家医院有盈利贡献。2015年9家体外医院仍然亏损超过1000万元,但2016年通过并购基金的标准化培育,全年净利预计超过4200万,2017年注入体内有望助力公司整体业绩继续高速增长。
屈光和视光业务增长稳健,白内障业务不断恢复。上市公司+并购基金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各省地、县级医院网络纵向布局,目前体内外合计布局约167家医院(体内约70多家+体外80多家),公司预计17年体内总共达到80家医院,总共达到200家地级市医院,覆盖全国60%城市。17年一季度屈光和视光业务实现稳健增长,分别实现收入3.27亿元(+36.03%)、2.79亿元(+31.73%),手术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高端手术/产品占比提高,随着医疗消费的升级,预计公司会逐渐提高高端服务的占比。白内障业务逐渐恢复,一季度收入2.83亿元(+26.15%),16年Q1白内障业务基数较高,增速达到55%,今年一季度仍有26%以上增速,预示着白内障业务的恢复,今年整体有望回升至30%左右增速。
非公开发行项目顺利推进,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2016年公司首次推出定增预案,证监会于17年1月正式受理申请,并于3月出具反馈意见书,公司正在积极准备反馈材料。同时,公司不断加快国际化进程,16年12月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作为公司的全球资源整合平台,并于17年3月底完成收购AWHealthcareManagement,LLC,一家美国高端眼科中心75%的股权。另外,公司2月底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爱尔投资设立RimonciInternationalSpecializedFund,L.P.,有望为公司储备全球优质眼科投资标的;4月份发布公告拟要约收购欧洲最大连锁眼科医疗上市公司ClínicaBaviera90%股权,公司的国际化布局有望在增厚业绩的同时,引入先进诊疗技术与商业模式,夯实公司核心竞争力。
期间费用率下降0.94个百分点,每股经营现金流提升14%。2017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44.06%,下降1.4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人工成本费用上升以及患者选择的高端术式引起材料成本上升所致。期间费用率26.75%,下降0.9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11.22%,下降1.1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5.37%,提升0.3个百分点,主要受到9家医院并表及新建医院新增折旧与装修费摊销,财务费用率0.16%,下降0.08个百分点,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572元,提升14%,运营情况良好。
医疗服务皇冠上的明珠,维持增持评级。“三大驱动力”是公司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一梁八柱”保证公司持续稳健增长,随着公司经营能力和品牌声誉增强,整体培育周期缩短,新建医院实现快速盈利,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预计2020年公司体内的医院收入有望达到100亿元。暂不考虑增发影响,我们维持17-19年EPS0.75元、0.97元、1.28元,分别增长35%、31%、32%,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3倍、33倍、25倍;维持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