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信用评级展望遭到标普下调,揭开了中国开发商上半年业绩飘红的另一面。
一向稳健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今年以来下调了多家中国房企的信用评级或展望,包括绿地、恒大、万达、万科等超大型房企。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却是中国开发商“最好的半年”,龙头房企半年销售业绩创历史新高,全年销售目标也指向更高水准。
不过,与万科受到非经营性因素的影响不同,大部分评级或展望遭遇下调的房企,均是因为其激进的融资、并购或拿地策略,为财务状况增加了风险。
穆迪和惠誉在评级报告中均表示,债务风险及拿地成本是其调低中国房企评级的重要原因。
一面是国内乐观昂扬的地王频出,一面是国际评级和投资机构纷纷看淡,共同构成了中国房地产的AB面。
多家房企评级遭下调
目前,三大评级机构长期评级均分为投资级和投机级,划分九至十一个级别,在该级别下又分若干子级。此外,评级机构对信用评级给予展望评价,以显示其对有关评级的在未来半年至两年时间内中期走势看法。
从今年以来国际机构的评级情况来看,中国房企被整体看淡,下调、负面等动作明显增加。
除龙湖集团在近期被穆迪逆势提升评级展望,由稳定调升为正面,给予Ba1评级外,包括万达、融创、绿地、远洋地产等均被列入下调的复评名单,或者其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这也是自2012年以来穆迪调低房企展望数量最多的一次。
而标普也创下近四年来,下调房企评级次数的最高纪录。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标普共调低了11家房企的评级。
受累股权之争,万科被调低评级展望,尽管它的财务状况、销售状况和稳定的杠杆水平依然支持目前评级,但在标普看来,2017年3月的董事会重选是一个近期的风险,宝能要求罢免董监事的提议增加了2017年3月重选后董事会构成改变的可能性。
倘若未来2-3年,万科的策略变得越来越激进,可能导致经营业绩下滑或财务杠杆降低,标普将调低万科和万科香港的评级。
而除了万科、龙湖之外,一位大型房企财务负责人指出,大量的房企评级遭到调低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像绿地一样负债率、财务杠杆不断上升;二是受到中国主权评级负面展望影响,导致部分国企评级遭到下调。
像恒大、绿地这样评级连降两个级别的房企,原因在于财务杠杆和负债。标普亚太区企业评级资深董事叶翱行指出,“这两家企业均面临流动性收紧、杠杆不断上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