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执行董事兼董事长陈启宇在回应收购印度药企时表示,中国的医疗产业市场会是全球最主要的市场之一,它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按照全球的市场规律来讲,伴随着巨大市场的产生,一定会形成行业中间非常具有本土以及全球影响力的大型医疗保健行业。我们也希望医药在这中间有较大的作为。”
“复星的投资逻辑是用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投资欧美消费的龙头企业,并将它们带回中国市场,助其发展。”梁信军表示。
梁信军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全球化投资里,复星只做一件事,除非能受益于中国成长,比如三五年后这家公司销售额20%~40%,甚至60%来自于中国,否则就不投。”
根据复星国际(00656.HK)今年3月发布的2015年业绩预告,富足、健康、快乐相关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74.8%,占净利润的比例更是达到95.3%。
冷静对待贬值预期
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起伏,直至目前逐渐趋于平稳。这一过程中,居民和企业趋于避险需求重新进行了资产配置。
德意志银行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国内企业积极对冲外汇风险,由外币贷款支持的海外收购案数量上升表明国内偿还外债及对冲活动持续活跃。除此之外,资本流出的其他渠道也浮出水面:国内投资者对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组合渠道投资海外的兴趣浓厚。沪港通南向投资的火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的不断攀升印证了这一判断。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14年起,我国非储备性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开始出现逆差,但主导因素不是外来资本撤资,而是我国民间部门不断地扩大对外投资,布局海外。
今年年初,人民币汇率开年即大幅贬值,资本流出的压力陡增。一季度,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1233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1233亿美元。二季度资本流出的压力得到缓解,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939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345亿美元。
中企海外并购部分可以体现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按季度发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今年一季度,对外资产增加1098亿美元,同比多增35%,其中50%是对外直接投资,增加574亿美元,同比多增77%。二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641亿美元。
不过,在谭雅玲看来,中企海外并购规模的激增也绝非全是益事。很多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目的和宗旨并不是很明确,并没有从行业本身的发展考虑,只是在资金的使用量和组合上做文章,缺乏战略高度和实际需要。目前来看,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限。
根据UNCTAD给第一财经记者发来的报告,2015年全球FDI大幅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公司内部重组。实际上,和公司内部重组相关的跨国并购交易导致相关国家国际收支资本项下的巨额资金流动,但此类交易并没有对公司运营产生实质影响。如果在统计中剔除此类公司重组带来的“水分”,2015年全球FDI的增幅实际上只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