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7月上涨1.70%,虽然在全球主要股指中继续垫底,但也算是小翻身。值得注意的是,近期A股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机构所谓的“吃饭”行情在白马股中出现,多数有业绩和政策支撑的传统产业股强者恒强,而曾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新兴黑马股却变成“埋单人”,近期跌幅较大。
有分析认为,由于当前A股资金面流动性并不宽裕,依然是场内资金博弈。因此,在连续深度调整后,成长股能否获得主力重新重视值得关注。整体上,9月份之前,沪指3000点之上投资者应重防御。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A股不仅大幅跑输欧美主要股指,还被恒生指数甩了一大截。
7月全球十大股指A股最弱
北京时间7月30日凌晨,美国三大股指收盘,这也使得全球十大股指7月份成绩单全部出炉。数据显示,6月底,英国脱欧公投牵动市场人心,使得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市场风险持续释放,黄金等避险品种大涨。但公投结果出来后,全球主要股指开始反攻。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6.60%,全球股市风向标道琼斯指数上涨2.80%,并连续上涨了六个月,最高创下18622.01点的历史高位。
欧洲三大股指也表现不错,同A股关系最为密切的恒生指数7月份上涨5.28%。而A股表现较好的上证指数只上涨1.70%,在全球十大主要股指中再度垫底。
有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A股近期表现大幅跑输全球主要指数,一方面是因为监管力度加强,影响市场短期做多的情绪。另一方面,投资者对A股的信心依然不足,场外资金不愿进场,主要还是场内资金轮流转。7月份沪市融资余额累计为4780.48亿元,同6月份基本持平。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中,银证转账连续5个周净流出,累计规模为1483亿元,其中仅仅7月份前三周就达到1272亿元。
市场资金转战到传统行业
“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市场的风格比较明显,就是玩家电、白酒、煤炭、有色等以前传统白马股。反而新兴成长股跌的比较多。”广州一私募人士对广州日报记者表示。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7月份,上证指数上涨1.70%,但成长股跌幅较大,创业板下跌了近5%,而最近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在7%左右,即使业绩大幅增长的黑马股也未能幸免。因此,白马股的“吃饭”行情却由黑马股“埋单”。
剔除今年6月后上市的新股以及部分重组或借壳股,浙江东方涨幅最大,7月份上涨了66.51%,中葡股份紧随其后,累计上涨59.88%,武汉中商、海信科龙涨幅超过40%。
相反,曾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个股却遭遇冷落,不仅创业板和中小板指数纷纷下跌。数据显示,7月份中小板指数下跌2.27%,创业板跌幅高达4.73%。剔除次新股和*欣泰以及停牌补跌股之外,华铭智能7月份跌幅最大,达到29.77%,另外,川润股份、隆华节能、长亮科技、濮阳惠成、高伟达等跌幅都在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业绩优良的个股,但由于站在新兴行业队伍中,也未能幸免。如主板公司恒生电子是众多机构和业内人士都认可的优质股,但股价在7月份下跌了15.85%。今年上半年业绩预计增长200%~228%的赢时胜,在金融IT行业内是佼佼者,但上个月累计下跌近20%。另外,万安科技、科大智能、中颖电子、海立美达、水晶光电、同花顺等不错的黑马股都遭遇滑铁卢。
有分析指数,7月份A股冰火两重天的表现一方面受到政策影响,“从今年1月份开始,政策的天平开始向传统产业倾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基调。二级市场资金就转战到煤炭、钢铁、有色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同时,监管政策频出,对题材股、成长股带来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多成长股今年以来遭遇了持股5%以上股东的密集减持。统计发现,只要有重要股东减持的个股,80%的概率是下跌的。这就导致场外资金不愿意进来,场内有限的资金只能买一些业绩较好的白马股。”上述私募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