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这话时,在丹东新区边缘某热销楼盘,陈典刚刚遇到他的浙江老乡——一位浙江温州专职炒股的中年男人,花了400余万,一次性在丹东新区购买了7套房子。
三十出头的陈典手里资金不多,他刚刚从三亚楼市中铩羽而归,看到朝鲜改革开放的消息后,开始对丹东过往房价、人口数据、经济增速、半岛局势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几乎看完了市面上所有关于丹东楼市的分析文章,他甚至还加了不少QQ群,试图获取更多一手材料。随后,他从上海飞赴丹东,花费65万买了一套100平的江景房。
“没准我以后有机会参与历史,就像别人说起2004年上海房价才4000元那样,说起2018年的丹东房价也才4000元。”陈典告诉腾讯《棱镜》,如果用金融学术语来讲,买丹东房子相当于一种看涨朝鲜发展的期权,若如预期发展,丹东就是下个深圳;如果不及预期,房子也可以用来度假住,无非浪费了30多万的机会成本。
一位北京来的投资客对腾讯《棱镜》称,新区江景房才六七千,老区都到一万二了,新区的价值不被认可,这是全国新区的通病,这里硬件条件已经具备,就差产业支撑。
与此同时,腾讯《棱镜》获悉,一个名为“水库花爷房产投资”的专业炒房客也已杀至丹东,其在重庆、郑州、昆明等地,自称提供贷票、代持、砍价、贷款、按揭等破解限购一条龙服务。
“目前丹东不帮散客买,只接受资金方合作,最低500万。”5月6日,“花爷”告诉腾讯《棱镜》。她也感慨称,现在丹东涨价厉害,边看边涨,一套房少的涨3-5万,多的涨20万,半天一个价,但自己照单全收,“刚看的‘滨江一号’楼盘直接跳涨20万,最后还是要了。”
总价低、不限购、投资预期充满想象力,这三点成为投资客重金押注丹东新区的核心原因。
“今天买,明天就赚。”5月4日下午,站在自家沙盘旁,谢志强亲自上马,戴着麦克风向炒房客介绍道。作为紧邻新鸭绿江大桥“新加坡城”楼盘项目负责人,他手下的15位置业顾问忙得不可开交,他只好自己亲自来介绍楼盘。
谢志强告诉腾讯《棱镜》,4月24日之前楼盘房价在每平米4500元左右,现在达到5800元左右,涨幅近30%,每天能卖30-40套房子,“市场情况不好时,一年才卖30、40套。”
“本地人比较迟疑,一般都问之前卖多少钱,现在每天涨多少,外地人出手几乎不看价格,像划菜单一样,毕竟单价低。”谢志强称,市场火热的情况已经持续十多天了,每天早上8点就来,晚上10点才走,想招人都很难招。
未知的风险
“从明天开始,外地人来丹东买房,公积金、商业贷款不低于50%。我们现在的原则就是外地的都50%以上,因为无法核实公积金及养老保险的真实性。”5月4日,销售中介们纷纷收到了银行限贷的通知。
不过,对于投资客而言,限贷这则水坝依然难挡全款购房的洪水,毕竟这座边境小城房价不贵
躁动不安的丹东楼市,肆意涨价、买卖房号、捂盘惜售等市场乱象已经逐步显现。
“现在问题是你得去抢房,我们想帮客户留房都不行,每天每平米涨幅都在200-300元。”在名为“滨江凯旋门”的楼盘,有置业顾问向腾讯《棱镜》介绍道。
对于当前的市场热度,一家本地开发商负责人对腾讯《棱镜》表示,这些开发商都压抑很多年了,这些年的人工成本、运营成本、财务成本非常高,我们当然希望市场好,但也一定要理性,不能上午一个价,下午一个价。
不过他也表示,单就江景房而言,现在新区七八千的价格还未到理想高度,单价破万或许才是正常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