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商业地产,是以失去住宅市场占有率为代价的,要把持有商业物业做实,这意味着龙湖会把大量资金和土地沉淀在商业地产中,周转和扩张节奏也会被打乱。
“就好比饿着肚子赶路,头上有飞机炸弹,后面有追兵。”吴亚军并不相信奇迹,她依据对大势的把握重新部署龙湖的未来之路,她要的是对上、下行楼市周期的预见与应对,是有质量的增长,而不是简单给资本市场送上一条漂亮曲线。
宋卫平不吝啬把溢美之词送给吴亚军,称她既有女人的细腻,又有男人的气魄。
接下来的三年,龙湖年销售规模在400亿-500亿元之间徘徊。政策放宽带来的2015年楼市回暖期,龙湖完成销售545.4亿元。今年,龙湖销售目标设定在620亿元,并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完成了任务的62%,即385.9亿元。
龙湖正站在房企第二梯队,会不会滑向第三梯队?吴亚军心里清楚外界的种种担忧。她曾经去向香港、日本的大公司取经,老板们送给她的告诫都是:“只要持续活着,公司就会做大。”
吴亚军也因此笃信,成为一个穿越周期的公司,龙湖最终就会做大。
在前不久的2016年龙湖境内投资者沟通会上,吴亚军详细解读了龙湖如何做“时间的函数”,她提到了龙湖的周期“三段论”:
早期是扛周期,比如2008年,当时不知道周期多长,只能做最坏准备硬抗,只能做到龙湖存留下来;第二阶段是顺周期,比如2011年抢收华东,抢在行业前头,因为是主动做的,比第一阶段更从容;现在第三个阶段,不敢说逆周期,但可适时利用周期,跟周期共舞,吃到周期红利。
站在所有人面前的吴亚军,全程带笑,说龙湖来到了一个很舒服的规模状态,“体量也够大,但没有大到难以掉头,转型也有资源和余地。”
“给龙湖打80分”
邵明晓给龙湖过去几年的周期表现,打了80分,“周期把握做到100分不可能,做到90分那也是神仙,如果不及格公司就没了”。
邵明晓是龙湖现任CEO,运营工作由他统管。吴亚军做事果断,但选择谁接棒自己的CEO职务,还是困扰了她许久。尤其是在2009年龙湖上市后,淡化创始人和家族化色彩被加速提上日程。
时任龙湖首席人力资源官(CHO)房晟陶给她出了个主意,师从韦尔奇,即票选接班人。上世纪90年代,管理学界大师杰克·韦尔奇用高管层集体投票的方式,选出了GE的接班人。房晟陶引用杰克·韦尔奇的话告诉吴亚军,“一个人两个人会看错,但不会所有人都看错”。吴亚军当即应允。
2011年,在龙湖战略大变革的同一年,比吴亚军小两岁的山东男人——原龙湖北京公司总经理邵明晓登台,接任CE0。
邵明晓心里有一把度量尺,把握市场周期,永远不要只看短期,至少要看三年。当时,很多人笑话他是疯了的举措,时间最后为他作了证明。
在2016年龙湖境内投资者沟通会上,邵明晓举了几个例子, 3年前,龙湖就开始管理外汇敞口,去年优势开始体现,汇兑损失相对行业较小;3年前,存货还没有成为行业难题的时候,龙湖就提出“存货即癌症”,开始设计供销存管理体系。
去库存被龙湖内部当“军令”执行,他们和工厂一样,通过一套IT体系,进行指标化存货、供货、去化管理。2013-2015年年报数据显示,龙湖的存货保持在103亿-110亿元低位水平,货龄结构中前一年存货与当年新增存货基本在6∶4。
吴亚军接过邵明晓的话茬,谈她对地产战略价值的理解。她是开放而谨慎的人,龙湖内部不设副职,没有秘书,在龙湖之外她也以不混圈子而闻名。吴亚军更喜欢站在圈外打量这一行,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龙湖活得更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