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市场受到中方提出要对原产美国的大豆加征25%的关税的影响,相关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加剧。本周国内豆粕价格已经回落至清明节前水平,同时美豆价格上涨,已经快要测试3月初的高点(7月大豆),美豆和豆粕的价格走势显示市场在退贸易担忧引起的国内价格升水。根据我们的判断,最终国际大豆、国内豆粕的价格要回归自身的供需面,CBOT大豆依然是定价中心。目前的核心因素依然是美国新作的面积和播种情况以及中美双方关于贸易纷争的后续措施。
4月份大豆、豆粕价格仍将震荡偏强,国际大豆价格测试3月初的高点,可能会成功突破,7月合约关键目标位1100美分。回调支撑位在1030美分。国内豆粕价格底部在3150附近,压力位在3400附近。
中美贸易纷争升级 对国际大豆供需和价格的影响
中国提出对原产美国的大豆加征25%的关税,具体实施日期视情况而定。该政策距离最终落地还有一定悬念,一旦实施,将对国际大豆供需结构产生影响,使得出口和压榨在美国和南美之间进行调整,最终总量并不受影响。
不平等的关税政策下,短期来看,担忧情绪以及中国洗船可能造成CBOT大豆价格下跌,但950美分-980美分存在很强的支撑,支撑来自农民惜售以及未点价盘,不考虑该政策,我们认为美豆价格底部在980美分左右。长期来看,二、三季度最核心的影响因素还是美国新作大豆的产量高低。更长期来看,可能只是对南北美的大豆出口升贴水有影响,对大豆期货价格影响不大,因为不平等的关税政策不影响总量,最终市场会找到新的平衡,对各个国家的结转库存不会有影响。
USDA 4月供需报告简析
USDA 4月供需报告最大的看点,一是对南美产量如何调整,二是如何调整美国旧作的出口和压榨。这两个方面都不是当前市场最核心的因素,就南美产量而言,USDA在3月报告中的调整就较为保守,并不被市场认可,USDA在4月报告中对阿根廷大豆产量从4700万吨下调到4000万吨,BOLSA 预估是3700万吨,阿根廷大豆收割完成,最终产量多少已经需要等待收割完成后来验证。USDA 对巴西大豆产量从1.13亿吨上调至1.15亿吨,但可能还是被低估了200-300万吨。考虑到巴西大豆被低估的量和阿根廷大豆产量被高估的量相当,目前USDA对巴西和阿根廷总产量的预估可能已经接近实际值,1.55亿蒲,同比减少了1690万吨。
截止4.11日,阿根廷大豆成熟率66.4%,高于五年平均46.6%。
阿根廷减产引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调整阿根廷大豆的压榨量和出口量,尤其是压榨量。USDA在3月报告中预估产量4700万吨,压榨量4300万吨(只比上一年度下降30万吨),出口量680万吨(只比上一年度下调22万吨),其中隐含的假设是消耗阿根廷大豆上一年度的结转库存。在4月报告中,USDA预估产量4000万吨,压榨量4122万吨,出口量420万吨。对比3月报告,4月报告下调产量的幅度大于消费下调的幅度,因此结转库存比3月报告更低,3月报告中,阿根廷大豆结转库存是3120万吨,4月报告是2857万吨,上一年度是3622万吨。
下图是阿根廷大豆结转库存、库存消费比的历史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