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如鲠在喉的“石油之刺”,终于拔掉了!中国原油期货上市,无论对中国期货市场还是石油及相关产业来说,影响均重大。因此,3月26日是个特殊的日子。
秉持“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的“中国版”原油期货,如何才能服务石油及相关产业?
[1] 挂牌期货市场 解现货市场之渴
近些年来,国内新上市的期货品种并不在少数,但从未有原油期货这般的关注度。宝剑锋从磨砺出,从研究论证到正式挂牌,历经十多年之痒的原油期货终于“止痒”。笔者身为财经媒 体圈内一员,虽仍沉浸在原油期货上市的欣喜当中,但也不时端茶若思。在抱得美人归之时,切勿过分沉浸而忘记原油期货上市背后几个鲜明的特点。如若把握好下述这几个特点,或可更清晰地认识“中国版”原油期货上市的短期和长期市场律动。
首先是“中国版”原油期货的区域性特点。在交易品种选择上,“中国版”原油期货交易的是中质含硫原油,这与另外两种最具市场指标性的原油——得州轻质低硫原油(WTI)和布伦特轻质低硫原油(Brent)是有区别的。之所以选择中质含硫原油,而非轻质低硫原油,主要是因为中国进口的原油中近五分之二来自中东,综合考虑了进口原油品种结构和实体经济的需求。
其次,在具体交易规则上,“中国版”原油期货与WTI和布伦特都有差别,拿其涨跌停幅度是4%来说,就与上述后两者不同。其他还包括最小价格变动、保证金要求、交易时间、结算价计价方式等,都略有不同。细节决定成败,之所以如此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续或参考了国内期货市场的惯例,符合中国的实际操作环境。但在交易单位的选择上,“中国版”原油期货合约设计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桶”。
众所周知,日本石油期货市场日益低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合约设计不合理。“中国版”原油期货的合约设计既有符合国情的设计,又有国际化的标准遵循,让人拍手称赞。
WTI和布伦特原油是全球原油现货定价基准,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从亚洲地域来说还未有类似权威的原油定价基准。纵观上述“中国版”原油期货接地气的规划设计,便足以凸显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亚洲第一大经济体,致力先拿下体现亚洲定价基准的价格发现的小目标。
[2] 结合市场情况 合约设计取精用弘
近年来,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原油价格波动较大,必然对整体经济形势产生巨大影响,但最为直接的影响怕是对石油和石化企业自身的影响了。据笔者了解,原油作为化工品的源头,下游产品多达200多种,其波动对产业链上相关品种的走势影响可想而知。
“中国版”原油期货的出现如能很好地解决原油的定价问题,无疑给在风险中飘摇的相关企业提供了可抓的强硬的舵盘。对此,笔者认为,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功能组合出很多种贸易定价模式,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还可以从期货市场上获得丰富的资讯,有助于增加对大宗商品的价格趋势性波动的认识,使企业更加清晰地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
原油相关企业通过对定价模式的多样性的设定以及期货远期合约保值手段的利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现货的经营规模,还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帮助企业管理敞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