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不同企业利润率状况
在需求不足的制约下,工业企业利润下滑的概率加大,从而可能带动PPI下跌。2017年1—10月份工业企业累计利润增速上升,但10月单月利润增速下滑,主要由销售量增速下滑所致。对单月利润增速的下滑从量价两端拆分来看,10月PPI同比增速为6.9%,与上期持平,10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2%,较上期下滑0.4个百分点,因此销售量增速走弱应是单月利润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国有企业利润增速继续上升,私营企业下滑。分企业看,1—10月份国企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7%,较上期继续上升1.1个百分点;1—10月股份制企业、集体、外企和私营企业增速分别为25.3%、3.2%、18.5%、14.2%,其中股份制企业增速小幅上升,集体与私营企业增速下滑,外企增速保持不变。从数据上看,国有企业利润增速仍保持明显的相对强势,结构化问题仍明显。
[结论及风险因素]
对于2018年的商品市场走势,我们认为工业品的价格重心可能下移。从供应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基本实现,上中游企业利润恢复,产能利用率回升到75%以上,企业债务缩减,大部分行业享受可观的利润。从需求的角度看,房地产刺激和基建力度减弱,消费相对稳定,出口难以增长,需求端走弱趋势较为明显。因此从供需关系来看,供需两弱的态势加强,工业品价格重心有望下移。
风险方面,我们必须提示政策的巨大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2017年年末市场波动最大,分析难度最大的品种就是受供给侧改革和环保因素影响的品种。从中性的角度看,2018年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将转移到“去杠杆和补短板”,2017年年底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造成的部分品种供应短缺格局在2018年出现的概率将降低。基于2017年市场典型的特征,2018年行情的分析中务必重视政策的影响。在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上述基于中性角度的判断,都可能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