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期货 >> 期货新闻 >> 正文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显著升温 “慢牛”行情仍然可期待
作者:tangyuan 更新时间:2017-11-10 13:53:33 点击数:
分享到:

当然,去产能、环保治理等因素也是影响2018年中国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因素之一。如果去产能任务真正完成,将淘汰落后产能,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将趋于平缓,甚至可能出现上涨。否则,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落或为市场趋势。

5.行业利润水平将出现回落。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影响相关行业的盈利水平。伴随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回落,特别是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幅度较大,将导致2018年大宗商品相关行业的利润增幅出现回落。利润同比增速放缓,上年同期对比利润增速的基数提高将放大利润增速的下滑程度。

尽管2018年中国市场指标增速将出现回落,但中国大宗商品消费规模仍然巨大。比如,2018年,预计全国9种重要大宗商品的表观消费总量达到85亿吨,其中粗钢表观消费量8.5亿吨左右,国内产量向9亿吨靠拢,占据全球表观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同期,全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11亿吨,石油进口量将超过4亿吨,天然气进口量增至7000万吨,大豆进口量将越过亿吨整数关口,粗钢出口(钢材折算)亿吨左右,等等。这些大宗商品的体量与规模,使得整个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宗商品市场中的中国因素影响依然强势。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来看,中国大宗商品市场规模尤其是大宗商品市场需求规模还将持续扩张。换言之,至少在10年之内,中国大宗商品需求的绝对数量(含直接出口)将持续增加,不要轻言“到顶”。比如,粗钢全部需求(含直接出口)很快将超过10亿吨关口,日后还会达到12亿吨;石油与天然气的需求量也将比目前的水平增长三成以上。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2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3400亿立方米,比2016年的2060亿立方米水平增长65%;到2040年,这个数字还将再翻一番,达到6000亿立方米。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与工业化时间较短,以及新的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这些都预示着未来中国大宗商品需求仍将保持持续增长。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不同,100多年以来世界科学技术进步巨大,如快速交通网络、地下交通网络、机器人使用、基于物联网基础上的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等,都大大提高了国民经济中的大宗商品消耗数量。比如,建设高速铁路比普通铁路,需要消耗的金属、矿石、能源数量将成倍增加。还有,如果全国地下煤炭开采普遍使用机器人,大量取代甚至全部取代人工操作,其百万吨煤炭的金属耗费量也会有成倍增加。所以,我们绝不能够简单地套用西方国家的历史数据,这将低估未来中国对金属、矿石、能源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峰值,并可能引发较为显著的市场战略误判。

2018年,中国大宗商品消费的体量与规模仍然巨大,不会因为未来经济增长动力转向消费需求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是因为,终端消费品的需求与生产的大幅增长,是建立在对大宗商品消费的基础之上。比如,在中国旅游消费“井喷”的背后,是现代交通网路、交通工具与旅游设施的对应增长,很大程度上增加对金属、矿石、橡胶和能源的大量消费。同样,伴随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产生他们对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消费需求,这是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预计2018年大豆进口将突破亿吨大关。所以,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将逐步转向消费驱动,但据此认为大宗商品需求将减弱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由于2018年中国大宗商品消费规模仍然巨大,自然会促进大宗商品的进口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按照2017年大宗商品进口水平测算,即便2018年9种重要大宗商品进口增速回落至5%水平,中国大宗商品进口总量依然将达到21亿吨。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