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减速影响,预计2018年全国铁矿石、原油、有色金属等9种重要大宗商品表观消费量约为85亿吨,比上年增长5%左右。其中,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约为8.5亿吨,增速重新回落到个位数;原油表观消费量增幅回落至5%以下,煤炭增幅低于5%。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其他大宗商品的消费增幅也将比上年普遍回落2至5个百分点。
导致大宗商品需求增幅回落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与大宗商品消费正相关的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外,上年基数较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2017年全国粗钢表观消费涨幅已达12%,2018年难以再高速扩张。此外,美国减税、美联储“缩表”和加息等因素也可能对中国大宗商品消费增速形成一定的抑制。
2.国内大宗商品产量增幅也将出现回落。
受消费增速回落、去产能及环保治理等因素影响,预计2018年国内大宗商品产量增速也将回落。预计2018年全国9种重要大宗商品的国内产量接近63亿吨,比上年增长4%左右,增速将回落1个多百分点。其中,国内粗钢产量8.77亿吨左右,大约增长3%,增速回落3个多百分点;铁矿石原矿产量不足13亿吨,继续下降;煤炭产量32亿吨左右,降幅超过5%;10种有色金属产量5600万吨左右,大约增长3%,增速也有回落;原油产量继续下降,但降幅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时期以来大宗商品领域投资持续下降,势必会对未来国内大宗商品产出形成一定的抑制,并提高其对进口的依存度。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下降8.8%,2016年同比增速下降20.4%,2017年前9月同比增速再降9.2%。此外,制造业投资也出现下滑。据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制造业名义投资增速不足5%,预计全年仅为4%左右。因此,中国应当适时适度增加大宗商品领域内的固定资产投资,立足大宗商品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3.进口增幅将回落。
2017年全国大宗商品进口量增长超过10%,特别是油气等能源进口量显著增长。进入2018年,受到消费需求减弱、国内原油储备高峰期已过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提高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进口增速也将有所回落,预计全年7种重要大宗商品进口总量在21亿吨左右,增长幅度难以超过10%,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以上。其中铁矿石进口量达到11亿吨,增长5%左右,比2017年增速回落至少2个百分点;石油进口增速回落显著,可能回落至10%以内;因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需要,天然气进口继续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还在20%左右;而煤炭进口减速则超过5个百分点;新一年内铜、镍等有色金属进口大体将保持上年水平。
一方面,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增速回落;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水平走低,以及受到美元升值等汇率影响,预计2018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额增速也将明显回落。
4.价格涨幅或将出现回落。
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全国大宗商品指数比年初上涨56%,2017年9月全国大宗商品指数同比上涨23%,使得矿石、金属、油气、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较快。预计2018年全国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CCPI)涨幅在8%以内,对比2017年价格涨幅将大幅缩减。在重要大宗商品类别中,预计钢铁类、有色金属类、矿产类、能源类等价格涨幅一般不会超过5%;油料类和牲畜类价格则有可能由降转升。
2018年,美元指数或将走强,并成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重要因素。因为,美元加息或提振美元指数,刺激境外资金回流美国,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矿产类商品、农产品价格形成下跌的调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