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大幅增长,除了需求旺盛以外,还在于国内一些落后产能释放受到“铁腕环保”制约,需要较大数量进口予以保障,即所谓的“进口替代”。从钢铁、煤炭、铁矿石到有色金属等其他一些重要大宗商品都是如此。
3.供需关系改善与成本增加双重推动,市场价格强劲扬升。
2017年,全国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强劲扬升态势。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同比上涨21.3%,比今年初上涨3%。重要大宗商品中,今年9月份全国钢铁类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3.2%,有色类上涨35.1%,矿产类上涨33.7%,能源类上涨26.8%,食糖类上涨7.7%。受四季度宏观经济继续向好、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及市场信心增强等因素影响,预计年内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坚挺,全年价格指数将比上年同比上涨两成左右。
从2017年各月价格走势曲线来看,基本呈现“先抑后扬”的小V形状况,尤其是7月、8月和9月的涨势更加明显。
2017年全国大宗商品价格之所以涨价的主导因素有二:一是供求关系得到改善。一方面,中国大宗商品需求继续增长;另一方面,去产能、环保治理,使得国内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一些大宗商品产出量受到削弱,推动了供求关系的改善。例如,全国去落后钢铁产能已经超过1.1亿吨,去落后煤炭产能超过了4亿吨。
二是大宗商品进口成本大幅提升。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至9月累计,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0.6%。其中,铁矿砂进口均价上涨38.4%,原油上涨33%,大豆上涨9.7%,天然气上涨13.9%,成品油上涨27.5%,铜上涨29.2%。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大幅上涨,相应提高了国内销售成本,并使得国内相关产品价格水涨船高。此外,2017年能源、物流等费用上涨幅度较大,成本也相应提高。
但需要指出的是,需求旺盛是导致今年中国大宗商品供求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所以,进入10月后,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需求受到一定压制,导致大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黑色系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4.价格上涨推动,行业利润水平成倍增加。
大宗商品价格强劲上涨,使相关行业的营业收入显著增长,利润水平也大幅度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至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8%,增速比1至8月份同加快1.2个百分点,显示工业利润增速进一步提高。其中,采矿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7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7.2倍,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38.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近1.2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7.1%。
初步测算,价格上涨对企业实现利润影响的比重占据三成以上,预计季度大宗商品主要行业实现利润将继续增长。
在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两年升温后,预计2018年大宗商品市场指标将全面回落。受其影响,中国大宗商品将由牛市行情转为“慢牛”格局,笔者对于市场的整体判断,也由“乐观”调整为“谨慎乐观”。
1.大宗商品消费需求增幅将出现回落。
总体来看,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预计2018年全年GDP增速为6.8%左右。其中,工业生产增长、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都将有所回落,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回落幅度较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