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包括钢材、铁矿石等黑色系品种价格涨幅明显,7月单月累计涨幅超过20%。而今年以来,基本金属、建材系和多个化工品期价也涨幅惊人。截至8月10日,有色金属期货价格年度累计涨幅均超15%。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从点到面,从轮动上涨到全面开始。反映到A股市场的表现是,煤飞色舞,风云再起。
那么,这轮小牛市的背景是什么?众多资金为什么青睐大宗商品?
对此,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这是对于二季度经济回落悲观预期的修复,3月份数据显示补库周期结束,包括钢材、电解铝等库存持续回升,但6月份数据显示地产投资和新开工超预期,基建投资回落也慢于预期,需求端持稳和经济超预期坚挺共振,导致工业品情绪修复式反弹。
他提到,在棚改货币化扶持下,三四线城市投资超预期增长,叠加消费升级下的汽车、家电等产销增速反弹,再加上外需持稳,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高增长,新周期预期刺激资金风险偏好。
另外,业内人士提到,这次周期股的暴涨也是政策红利带动,尤其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于企业资产表修复,政府主导的行业集中度提高,以及传统产业如煤炭、钢铁和有色从信贷、环保方面进行制约,导致供应持续收缩,特别表现在电解铝去产能超预期。原先预计山东魏桥去产能大约150万吨,但实际上,要关闭的违规产能超过260万吨,因此行业利润再平衡导致库存周期切换相对频繁,最终带来商品小牛市。
一些市场人士分析,资金面因素也在发力,去杠杆力度放缓,以及CPI代表的物价持稳,在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资金必然会推升某类资产价格,商品因此成为新的青睐对象。
对于工业品价格上涨的持续性。上述分析人士称,关键在于需求端,尤其是地产和基建增速回落滞后效应的出现,大概率在8月下旬涨势会告一段落,并意味着“金九银十”旺季的涨势可能被提前投资。总体上看,当前周期并非长周期切换,而是政府主导的中短周期加速切换带来的政策牛市,因此后市上方空间反而由于一步到位式上涨而越来越小。
国开证券认为,考虑到环保趋严接棒供给侧改革继续强化供给端紧缩,下半年商品价格还将保持较为活跃的走势。但PPI维持高位、CPI保持低位平衡,表明需求端增长乏力导致商品价格向下游传导不利。上游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会进一步抑制下游产品生产,再加上部分企业增产,商品价格将在冲高后逐步回落。
维护期货市场平稳运行
从2016年12月起,国内商品市场就进入漫长的震荡行情,并持续了半年时间:趋势的消退、市场波动的降低、利率持续下降等多重因素,共同形成了这个对于风险偏好者和风险规避者而言都极其困难的市场环境。但从7月开始,一些私募基金开始出手。
上海一家名为易善资产的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对于当前情形,本轮多头趋势行情从6月持续至今,市场中很多品种均已收获不小涨幅。近来国内大宗商品日内巨幅震荡,很可能由投机资金之间的意见分歧以及部分投机资金获利了结所致。但需要注意到,截至8月3日收盘,几个主要商品板块中,螺纹钢指数沉淀资金为170.6亿元,化工板块和煤炭板块分别为188.9亿元和111.5亿元,尽管化工板块和煤炭板块资金相比前一个交易日分别流出5-7亿元不等,但整体仍处于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