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季度大宗商品整体走势将如何波动,有53%的机构认为将平稳上升,有12%的机构认为会大幅上升,两者占比合计达到了65%。在二季度的调查中,受访机构认为,大宗商品走势将保持基本不变或呈现平稳回落趋势,两者占比合计达到了58%。
在针对影响三季度商品市场因素的调查中,受访机构认为,国内因素比海外因素对三季度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更大一些。其中,大宗商品供需基本面变化的影响居于首位,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进程排名影响因素的第二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则排名第三位。另外,美联储政策变动的影响被逐步淡化,排名已从二季度调查结果的第二位下降至三季度调查结果的第五位。
2、经济“L”型仍有结构性行情。
在2016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骤增,钢铁和有色等大涨,使得相关行业加紧复产。在宏观经济呈现“L”型走势的情况下,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是否还具有投资的机会?对此,所有参与调查的机构都表示有。其中,有35%的机构认为有,另有65%的机构认为将会有结构性行情。
本报调查结果也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去产能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回答“据您的观察,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去产能化状况时”的问题时,有71%的机构认为,去产能去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要看后续政策的执行力度;有24%的机构认为,去产能化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另有6%的机构认为,这还需要时间观察,目前尚难判断去产能化的效果。
有部分机构认为,企业开工率在本质上是由经济效益所决定的,赚钱时开足马力,不赚钱就会选择停产。对未来几年经济可能走出“L”型走势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黑色系商品价格的大幅向下调整,钢铁行业一度重回盈亏平衡点,从中也彰显了未来行业去产能的初步成效。
今年4月,受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增加的影响,大宗商品市场也一度出现大幅震荡。鉴于今年下半年有约2万亿信用债到期,是否会出现信用违约事件,信用违约事件是否还会继续影响大宗商品市场?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关注。本报调查结果显示,期货机构对此分歧较为明显。其中,有47%的机构认为,信用违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41%的机构认为,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此外,有受访机构认为,如果出现债务违约风险,市场需要关注黑色系板块和有色金属的投资风险。
机构依然做多黄金和白银
1、贵金属最受青睐。
从欧元区和日本央行纷纷实施负利率,到美元加息被一再推迟,再到英国脱欧公投,这些事件都表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已变得较为低迷与复杂,使得国际金价呈现强势反弹趋势。在三季度,受访机构依然看多黄金商品。
本报调查结果显示,看多贵金属的机构占比为21%,排名第一。受访机构认为,资金充裕和市场避险需求,使得贵金属中的黄金和白银是三季度中最适宜做多的品种。至于三季度黄金价格走势,有71%的机构认为将是平稳上升,有12%的机构认为将基本不变,另有18%的机构认为将平稳回落。
2、农产品(000061,股吧)或有结构性行情。
在三季度大宗商品投资品种选择方面,与看好贵金属的机构占比一致,有21%的机构看好软商品。
具体看,豆油、白糖和棉花颇受机构青睐。其中,二季度棉花反弹幅度已累计达到60%,但机构持续看好三季度豆油、白糖和棉花的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