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0021公司简称:上海电力
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1 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
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1.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1.4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5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海电力600021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夏梅兴 邹忆
电话 021-23108718或021-23108800转 021-23108718或
021-23108800转
传真021-23108717 021-23108717
电子信箱sepco@shanghaipower.comsepco@shanghaipower.com
1.6 根据公司 2015 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2015 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 727,774,280.15 元,扣除
按当期净利润 10%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 72,777,428.02 元,当年尚余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
654,996,852.13 元,加上 2015 年初未分配利润 1,549,450,593.93 元,扣除 2014 年度现金红
利分配 534,934,814.25 元,2015 年末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余额为 1,669,512,631.81 元。 根
据公司发展及经营实际情况,考虑到公司发展项目所需资金量较大,建议本次利润分配方
案为:按 2015 年底总股本 2,139,739,257 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0.25 元(含税),预
计分配 534,934,814.25 元。以上利润分配方案需经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后实施。
二 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 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致力于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新能源、现代电力服务业以及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发
展。通过不断开拓、改革和创新,公司业务涵盖高效燃煤火力发电、燃气发电和风电、太
阳能发电及分布式供能等新能源为一体的现代能源企业;产业布局遍及全国,并逐步向海
外开拓。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发电、供热、电力服务等领域,具体如下:
1、 发电业务
发电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在加快煤电低碳高效发展的基础上,公司大力发展风电、
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新能源产业,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重。按照“做精上海、
做优国内、做强海外”的发展思路,公司发电产业发展已经辐射全国。截至 2015 年
底,公司控股装机容量为 936.27 万千瓦,其中:煤电 648 万千瓦、占比 69.21%,气
电 206.88 万千瓦、占比 22.10%,风电 42.19 万千瓦、占比 4.50%,光伏发电 39.20 万
千瓦,占比 4.19%。清洁能源占装机规模的 30.79%,60 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占总煤电
装机容量 70.9%。
2、 热力业务
热力业务是公司的重要业务。公司售热业务集中于上海地区,热力收入主要来自公司
所属漕泾热电、吴泾热电厂、外高桥发电等电厂,主要服务对象为重点工业企业以及
电厂所在地区居民。公司全面贯彻上海市大力推行小型燃煤锅炉关停替代工作,不断
扩大集中供热量,在上海市公共热力市场的占有率为 56.3%。公司热电联供机组容量
较大、效率较高。公司所属漕泾热电拥有国内最大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供机组,
其供热量、供热参数等均在业内领先,处于国内外同类设备领先水平。
3、 电力服务业
在提供电力能源的同时,公司围绕发电主业,依托人才、技术、运行管理等多种内在
优势,扩大电站管理、技术服务、运营、检修维护等能源服务市场。公司所属工程公
司取得了在欧盟 EPC 总承包资质,运营公司取得了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具有了承
接国内电力行业核心业务 O&M 能力,专业从事电站运行、维护、检修工作,目前已
经走出上海,在国内外的火电、核电、新能源电站开展服务工作,在行业内具有较强
竞争力。在服务全国的基础上,公司电力服务业率先实现了"走出去"战略,先后承接
了赤道几内亚、伊拉克、土耳其等国火电机组委托运营等海外电站服务。公司所属明
华电力,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明华电力不
断提升技术服务品质与技术含量,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促进公司业务由常
规技术服务逐步向技术咨询、产品研发与推广等高端技术服务转型。
(二) 行业情况
根据中电联报告,2015 年,受宏观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
升级以及气温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0.5%、增速同比回落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