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货币研发正推进 区块链应用将加速
我国已在数字货币关键技术及相关法律问题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央行正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未来的数字货币发行依然采取“中心化”方式,流动管理则毫不含糊借鉴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数据采集与对资金流向的实时追踪。
刚刚过去的6月,比特币疯涨135%,国内交易量环比猛增五倍,足以说明比特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公众也由此生发联想:既然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比特币被广泛认可,那国家货币管理机构是否也能借助区块链技术推出法定通用数字货币?对此,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首届大数据金融论坛上明确表态,央行正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在比特币问世以来的近八年间,类比特币的数字货币层出不穷。初步统计,目前全球市场上共有650多种数字货币,总市值约8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总市值扩容近30%。
另据统计,在81.4亿美元数字货币中有58种市值超过100万美元,13种数字超过1000万美元,5种超过1亿美元,分别是比特币、约克币、瑞波币、莱特币和UNC联和币,其市值之和占整个数字货币总市值的95%。
与比特币一样,约克币等数字货币通过“挖矿”和贡献算力的途径产生与获得,“去中心化”是最大特征。当然,伴随计算机硬件水平的提高,借助于更强大的CPU和更高速的芯片,新数字货币的生产力相对比特币已大大提高,以UNC联和币为例,其独有的核心技术不仅使矿机比其他矿机省电30%以上,挖掘速度快1.8倍,算力在比特币1.0和约克币2.0的技术基础上直接提升到了4.0的水平。
数字货币的多样化固然可看成金融创新与市场活跃的标志,但由于区块链标准并不统一,数字货币之间基本处于割裂状态,数字货币市场呈碎片化格局。在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方案下,现有数字货币并不拥有能满足金融系统每天上万亿美元数量级交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