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人士表示,以晶圆代工厂领域为例,随着工艺制程不断进步,行业的资本壁垒和技术壁垒越来越高,使得有能力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少,经营主体更趋集中。数据显示,28nm的研发经费大致为9亿-12亿美元,14nm的研发经费在13亿-15亿美元。建厂的费用更为高昂,3.5万片的28nm晶圆工厂的建厂费用预计在35亿美元左右。此外,半导体行业复杂度高,竞争激烈,“强强联合”或者“互补短板”成为发展趋势。
风险不容小觑
半导体行业的战略性地位,决定着跨境收购案面临较大的审查风险。从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近年来半导体收购案例来看,审查风险成为不少案例被撤销的主要原因。
2月23日,紫光宣布因受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要求,决定终止38亿美元对西部数据15%股份的收购。这是自2013年12月以来最大一起被撤销的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案。
根据Dealogic数据,自2008年以来,在采矿领域,280起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被撤销。近年来矿业海外收购热度大降,科技行业成为收购的热门,不过相当部分交易由于涉及被收购方所属国审查要求而宣告撤销。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并购中,有21起被撤销,部分被撤销案例即是半导体收购案例。
根据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CFIUS)的报告,近三年来,中资并购案居美国国安审查首位,约占总数近五分之一,主要包括通讯相关的科技并购案。最近两年,除西部数据外,紫光计划230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存储芯片企业美光科技,也因CFIUS的审查而宣告终止。2016年1月,金沙江33亿美元收购飞利浦LED元件厂Lumileds的交易同样被CFIUS否决。据海外媒体报道,这笔交易被否决的原因可能是收购业务中涉及一项半导体核心技术——氮化镓。2016年2月,半导体元老级企业仙童半导体公告称,拒绝了报价更高的华润和华创组成的中资财团收购要约,其中一个原因即是交易面临无法通过CFIUS审查的风险。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部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验不足。由于行业发展特性,预计2016年中资企业在半导体行业的跨境并购热情仍将维持。建议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交叉持股、战略合作等方式,研发放在美国、欧洲,制造在中国完成,推动并购案顺利实施。(.上.证)
龙芯大数据一体机研制成功 芯片国产化进程提速
中国首台基于国产龙芯处理器的大数据一体机近日在安徽合肥研制成功。
“这是一台基于龙芯处理器的全国产大数据一体机,但是目前国产一体机的生态链尚不完善”,中科龙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锋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安徽中科龙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蜀山经济开发区,主要从事龙芯芯片的生产和创新应用。龙芯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研发的通用CPU,依托龙芯CPU和龙芯服务器自主创新技术,推进高性能国产计算机的产业化。
陈锋介绍,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由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技术团队研制。该龙芯大数据一体机,是依托陈国良院士成果而研制的,对实现信息安全可控具有重要价值,特别适用于大数据的处理,并支持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在国防、智慧城市、金融和科学计算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目前,该台大数据一体机处理速度可达1.5万亿次/秒,并根据信息处理需要进行成倍扩展。据介绍,在通用处理器与向量协处理器结合的编程模型、通用协议与专用协议结合的互联网络、动态负载均衡等关键技术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完善和优化了龙芯服务器的性能库、函数库和数据交换中间件。
据介绍,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CPU及计算机的国产化是实现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与保证。
基于龙芯处理器技术,下一步将研制国产云储存系统、密钥交换机等高科技产品。陈锋说,力争突破国产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龙芯处理器的生态链。
据透露,目前该公司正在建设龙芯大数据一体机的生产线,预计年生产能力可达1万台。此外,采用龙芯技术研发的密钥交换机、机器人等产品预计于今年底推出。
MCU芯片量价齐升 芯片国产化进程或加速
近期微控制器(MCU)相关芯片需求大增,台系MCU厂商芯片订单应接不暇,较往年显著增加,且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情况。由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销售国,市场空间巨大,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VR等新业态将不断催生更多芯片需求,中国芯片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芯片国产化主题热潮料再度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