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上海制造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今天正式发布。到2020年,上海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2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0%左右。
《实施意见》将工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着力扩大有效和高效供给。上海围绕优化供给结构、补齐创新短板、推进供需协同、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要素配置、深化制度改革等“六个着力”,提出27项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包括实施千项工业精品创造计划、企业技术改造提速计划、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结构调整计划,促进工业高端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科创中心建设,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批量生产和应用,释放工业发展新动能。聚焦汽车、电子信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加大项目投资力度,促进工业持续发展等。
上海着力降低企业成本,通过降低用地、税费、用工、用能成本,增强发展活力。今年,企业缴纳的职工社会保险费率下调2.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135亿元。(人民日报)
上海贝岭
上海贝岭:畅享国改红利,转型科技投行
张江高科 600895
研究机构:中投证券 分析师:李少明
张江园区拥有良好的产业生态,集聚大量创新创业人才,全力推出的“895营”,致力打造两大产业集群:“医”与“E”产业群。两大产业集群拥有国内最完整、最强大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引领张江参与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国企改革注入新动力,“双自”联动提供新空间。公司迎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双自”联动、张江科技城建设等带来的重大机遇,同时被列为浦东新区第二批国资国企改革单位之一。15年公司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排除了转型发展瓶颈,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拓展了科技投行布局。公司将以科技投行为主导,打造全产业链的科技金融投资商、培育创新创业引擎企业的集成服务商、“股权化、证券化、品牌化”的科技城新型运营商。
公司积累了创新助力、产业培育、区域开发经验,践行企业客户“时间合伙人”的理念,形成了科技投资的良性循环,拥有多渠道、低成本的融资优势,为实现从单一的产业地产开发商向与高科技产业共同成长的产业发展商的角色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房地产销售:15年聚焦“存量变现,增量探索”,通过股权转让等多元销售方式,实际完成房地产销售收入16.9亿元(剔除檀溪销售退回调减影响),同比降lO.9%,毛利率31%,房产租赁:15年完善租金价格体系,提高综合配套水平,实现房产租赁收入5.8亿元,同比降8.9%,毛利率34%。目前公司拥有园区土地储备计容建面94.6万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总建面约114万方。基金管理:转型新型产业地产运营商,设立江浩矩鼎投资管理公司,将作为股权化基金管理平台,实现项目经营与资本经营相融合,推动股权化的物业规模扩张,布局上海一区二十三园物理范围内的核心资产。通讯服务:15年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8%,毛利率34%。
公司依托于张江园区在创新要素和资源集聚的领先优势,多年精耕产业培育,现迎来国企改革、“双自”联动等重大机遇,公司将以科技投行为方向,贯彻“新三商”战略,融合科技地产与产业投资。目前RNAV27.9元/股,预计16-18年营业收入为30、38、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26%、22%,三年复合增速为24.2%:16-18年最新摊薄EPS为0.38、0.48、0.59元,三年复合增长23.8%,对应当前股价PE55、44、36倍,6个月目标价28元,对应16年PE74倍,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剧烈、转型遇阻、园区开发进展不及预期。
上海贝岭
上海贝岭: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9月创立,是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98年8月改制上市,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09年4月划归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控股。 上海贝岭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成功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标志性企业,带动了我国微电子产业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