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与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乃至统筹和牵头作用,这既是客观需要,也已具备了现实条件。”央行一位司局级官员对瞭望智库明确表示,“这只是时间问题”。
据财经国家周刊13日消息,近几日,香港信报、彭博新闻社等纷纷报道称,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最早或将于6月宣布,届时央行将升格为副国级机构,银证保“三会”降格为副部级。央行之下,将设金融管理局和综合监管委员会负责监管“三会”,而英国现行的“超级央行”监管架构,将成为我国改革的最主要镜鉴之一。“升降格并未有定论。”前述官员表示,四家正部级机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方案也不只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变化。
事实上,争论始终未停止过,“超级央行”只是呼声较高而已,仅央行方面便不只上报了一个方案,也不局限于“超级央行”方向。当前的讨论重点,其实在于如何更加适应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退出、整合和新设相应的司局级机构。
按照工作进展,今年6月份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前,最终方案并不一定出台,但相关方向和规划应该会在9月份金融“十三五”规划出台之前落定。
瞭望智库获悉,在报送的“超级央行”方案中,一行三会重叠的管理部门如党政、人事、科技等或将进行有机整合,央行原有的业务部门如货币政策司、国际司、金融稳定局、支付结算司、征信管理局等或将予以保留,央行旗下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将保留,而“三会”的现场监管部门将重组为宏观审慎监管局、行为监管局和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统一于央行大框架之下。
“改革不能简单粗暴,尤其金融改革。”接近决策层的相关人士认为,“三会”资源的有机整合,要比降格管用得多。
一行三会的地方分支机构也可能深度整合、调整,如在央行地方分支机构“一把手”之下设分管银证保的几位“二把手”,地方金融办的一部分力量也可能归入央行旗下的地方金融监管局。
“很有可能,一些地方金融办将不复存在。”前述央行司局级官员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