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将至,近年来颇受瞩目的“网络信贷”问题也再次引发社会关注。首先,网络信贷发展迅速,已经进入了“快行通道”,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关互联网金融和网络信贷的问题也再次成为核心决策层探讨的主要问题。从规模上,网络信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之一。
然而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网络信贷蓬勃兴起的同时,行业内部也出现了大量的“不和谐声音”。不良网络信贷、很多甚至已经涉嫌诈骗。如趣分期在去年下半年坏账开始增加,坏账背后就是一味追求用户数量,导致风控团队形同虚设。近期屡现用户“被注册”现象,许多在校生信息被盗用,深受其害。
据了解,近年来,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和第三方监管平台都不断受到各界对于不良网络信贷的投诉。通过这些投诉,我们似乎看到了红火的网络信贷市场的另一面,即与兴旺发展同步出现的各类乱象。
利息陷阱,隐形高费率——
根据投诉信息显示,消费者在某些不良分期信贷平台“注册”之后,很快发现事实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一些信贷平台以手续费、月服务费等名目,收取事实上的高额利息,使网络信贷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利贷”,消费者深陷利息陷阱。
如某某贷APP在官方宣布的月利率为0.65%,看似不高,而实际还款中就会发现,其真实利率为0.65%~1.34%,并收取总额5%的手续费,以借款10000为例,实际入账为扣除手续费之后的9500元,而利息依然按照10000元计算。如此算来其实际利率远远高于其官宣的0.65%而是高达1.12%~1.84%!
记者还看到,在投诉中,多人投诉捷信等分期平台,通过合同条款刻意隐藏高费率,造成极高的分期利息,导致多名消费者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