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大盘低开高走后迅速突破3600点,银行、中字头、石油等权重股表现强势,券商股午后虽冲高回落,但市场人气已被激发,沪指依然在3600点以上高位运行。创业板早盘经历小幅跳水,但不久即开启“V”型反弹,互联网、电子信息、大数据等题材股午后全线开花。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收于3646.88点,涨幅1.58%,成交额6362亿;深证成指报收于12453.24点,涨幅1.47%,成交额7320亿。创业板指报收于2724.62点,涨幅2.38%,成交额1912亿。
盘面上看,燃料电池、银行、中超概念、金融机具、食品安全、上海自贸、大数据、电子信息、基因测序、交运物流、互联网等板块涨幅居前;通用航空、券商、厦门板块、航天航空、无人机、保险等板块跌幅居前。
海通证券认为,中长期而言,利率下行推动大类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的趋势不变。年内,宏观流动性和微观盈利均处于平静期,市场仍处于可为阶段,IPO重启不改市场趋势,新股发行新规如实行市值配售中期将利好二级市场。未来需跟踪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12月中美联储议息会议。
【机构收评】
同花顺收评:IPO改革致抽血效应大减
当前股市处于震荡蓄势期,3500点上方有大量前期套牢盘压制,反弹上去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中小盘股已经完成了第一波的反攻,但以目前市场的量能由权重股接替难度还是很大,中小盘股机会更多。
天信投顾收评:IPO一石二鸟 A股气势如虹
当前基本是步入中期强势上行行情,市场也处于相对的普涨状态。11月前的操作思路基本是忽略指数,专注于高成长性个股的热点炒作机会,主要就是跟随热点。
【聚焦IPO重启】
填补回报新规征求意见 助力中小投资者保护
为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引导上市公司增强持续回报能力,证监会6日公布《关于首发及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摊薄即期回报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发行体制改革统筹推进 为注册制铺实道路
从本轮新股发行制度调整的内容看,五项措施中有三项均为注册制改革铺实了制度道路,分别是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强化中介机构监管、加强投资者保护。
IPO改革重回注册制正轨
在业内人士看来,更重要的是,此次IPO重启中推出的新股发行机制和种种改革举措,无一不透露出为注册制铺路的政策信号。这意味着,在被A股市场巨幅波动中断了四个月之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重新迈向注册制。
发审会本周恢复 首批10企月内发行
随着新股发行的重启,IPO初审会、发审会将于本周恢复,目前在审的拟上市排队企业均已递交了截至今年6月30日的财务数据报告。也就是说,在明年1月份财务数据过期之前,仍可能有已过会未获批文的企业获得发行批文。
金融业将探寻统一协调监管之路
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打新指南】
IPO再度开闸 28家重启发行公司抢先看(附名单)
打新操作全指南提前看
【市场观点】
平安证券:IPO重启凝聚信心 市场改革加速推进
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IPO曾经8次暂停,8次重启,IPO重启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往往象征着市场信心的重新凝聚,也意味着实体经济能够享有更多资本市场所带来的红利。
南方基金:IPO重启恰逢其时意在长远
11月6日下午的证监会例行记者见面会上提出了IPO重启,南方基金认为,此次IPO重启恰逢其时且意在长远。
IPO重启难改短期震荡冲高走势
短期来看,连续大涨累积了大量获利盘,目前指数又进入8月证金救市的成本区域,指数继续冲高后震荡或难以难免。基于历史经验推测,重启IPO之前,A股或将延续振荡冲高走势,直到IPO平稳发行、上市。
年线整固有利于后市上涨
随着沪指开始挑战年线的压制,加上IPO重启的冲击,市场固然存在一定的整固要求,但短线休整将有利于为后市的上涨积蓄动能,并不会改变当前整体的强势格局。操作上,建议保持积极策略,逢低介入智能机器、生物、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品种。
重启IPO带来A股新弹升能量
随着场外配资清理结束,内幕交易、刻意做空者清理完毕,随之而来的IPO重启就意味着A股进入新发展周期,券商的政策红利预期也预示4500点的反弹预期越发强烈。
中签率是看点
IPO的重启仍然会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但以当前的市场氛围,新股不败的神话将延续,只是IPO新政会加大未来调整的压力,但愿这只是后话。
减轻IPO市场冲击力的三重机制
IPO暂停四个月后,证监会上周五晚宣布重启。如何减轻由此可能给股市造成的冲击,存在三重机制:选择合适时机,完善申购方式、控制新股数量,提高新股质量。前两者已在做,后者则需下大工夫。
申万宏源:A股市场已进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阶段
11月6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并重启新股发行,标志着A股市场已进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阶段,恢复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并保持合理适度的新股供给,有利于增加市场活力,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融资能力恢复 配置重心宜偏向蓝筹
从配置上来看,目前宜以低估值、前期滞涨的蓝筹股为主。经过市场调整,目前蓝筹股的估值较低,同时,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市场对经济底线的明确,提升了投资者对于托底经济政策的预期,而蓝筹股受益将更大。
IPO新政不等同市值配售 “新股不败”终将破灭
暂停了4个月的IPO将再度重启,而这一次,在坚持按市值配售进行IPO之余,取消了此前申购时需全额预缴申购资金的规定,改为确定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堪称最大的变化。
私募:打新“抽血”效应将减弱 仍需警惕高位回调
从短期看,IPO重启的冲击或使A股市场调整,不过,重启IPO将给市场带来新鲜血液与活力,是市场恢复正常的表现。
【市场动态】
IPO重启披露前谁在大举抢筹券商股?
在过去的五个交易日中,机构和营业部席位买卖前三名中多有券商股的身影,甚至有一券商股同时出现在买卖前三的名单中。其中,中信证券旗下营业部的身影多次出现;个股方面,兴业证券、光大证券、方正证券等颇受偏爱。
23股机构扎堆进驻 估值低于牛市起点
经历6月以来的恐慌性杀跌后,个股风险逐步释放,部分具有估值优势个股成为机构建仓对象。统计显示,23只股三季度获机构扎堆持有且估值低于牛市初期水平。
新一轮“券商牛市”开启?
从券商股的基本面来看,权益类仓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收益具有较大弹性的同时也使得风险相应加大。此外,股灾以来,多家券商高层动荡,惨遭处罚也是不容忽略的。
解密三季度大牌私募抄底路线:坚守医药 进攻主板
私募三季度新进买入的股票共有116只,其中,创业板股票有15只,中小板股票有33只,主板公司占比超过一半,可见,在三季度,私募大佬们更倾向于抄底主板蓝筹公司,而对于创业板则更多持回避的态度。
上周公募调研81家公司 计算机和医药受关注
上周,基金公司共调研了81家上市公司,为近两个月的最高潮。被5家以上基金“组团调研”的上市公司有18家,除了关注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较多外,对医药、化学制品等关注度也很高,传统的银行地产板块也受到基金关注。
【投资机会】
IPO将重启 新股受益股有望受捧
重启新股发行(IPO),先按现行制度恢复前期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中,已经进入缴款程序的有10家公司,剩余18家公司将在年底前分批发行。市场观点普遍认为,IPO重启后,参股新股的上市公司将受益。
券商股带动 A股“秋抢”行情或可延续
证监会宣布重磅消息——将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后重启IPO。剧情反转之快,令人应接不暇。相关人士表示,虽昨日已是立冬,但“秋抢”行情或许仍可继续。
IPO重启后三大板块最受益
IPO重启后,28只新股相关公司、券商股、券商影子股有望最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