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价格合理,上海信托盈利能力行业排名前十.
发行价为17.12 元/股,除权调整后为16.36 元。本次交易作价163.52 亿元,对应账面价值估值溢价率达169%。对应上海信托2014 年PE 16.39 倍,PB 2.69倍,低于上市信托板块的平均估值。
上海信托盈利能力行业领先水平。上海国际信托是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旗下持有上投摩根51%的股权。2014 年度,在全国68 家信托公司排名中,上海信托注册资本位列第17 名,信托业务收入位列第18 名,信托资产规模位列第11 名,净利润位列第7 名。盈利能力高于陕国投以及上市银行控股的其他信托公司,2014 年末公司的ROE 达22%。
第一大股东国际集团持股上升至19.53%.
此次发行股份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5.09%。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由18,653,471,415 股增加至19,652,981,747 股。其中,国际集团的持股比例由16.93%增加至19.53%,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国际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合并持股比例由24.32%增加至26.55%。
此次交易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综合化经营再上台阶.
此次发行摊薄2015 年一季度每股收益2.5%,增厚每股净资产0.8%,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较小,主要助力公司的综合化经营。此次交易公司得以实现并购上海信托及上投摩根等优质金融资产,实现上海金融资源的强强联合。
盈利预测及估值.
此次非公开发行还要得到国资委和监管部门的批准。小幅上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15-2016 年实现每股收益2.8 元、3.09 元(未考虑非公开发行),对应PE 为6.6 倍,PB 为1.2 倍,考虑到未来上海市国企改革、综合化经营等事件催化,股价上涨空间很大,我们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兴业银行
兴业银行:市场化程度高,业绩增长有质量
兴业银行 601166
研究机构:群益证券(香港) 分析师:郑春明
结论与建议:
兴业银行发布年报及一季报,2014年实现净利润471亿元,YOY增长14.3%,与此前业绩快报一直,2015Q1实现净利润147.9亿元,YOY增长11.4%,业绩保持较快增长,符合预期。 公司收入端仍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受益于规模的增加,不过连续两个季度的大规模减值计提也压缩了利润端的表现。总体来看,公司业绩含金量较高,在市场不利的情况下保持较好增长,体现公司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我们仍长期看好公司的投资价值,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拟10派5.7元
拨备前利润增长稳定:公司2014年实现营收1248亿元,YOY 增长14.2%,净利润471亿元,YOY 增长14.3%,与此前业绩快报一致。 单季度来看,公司Q4实现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增长17.5%、8.9%;除此之外,公司还公布了一季报,Q1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42亿元、148亿元,YOY 分别增长19.6%、11.4%,基本符合预期。单季度利润的增长均小于营收,还是受到拨备计提增加的拖累,14Q4、15Q1拨备前利润分别增长28.8%、21.5%,均保持在较好的增速水准。
生息规模稳步增长:公司2014年收入稳增长主要是生息规模提升和中间业务收入增加所致:全年日均生息资产规模同比增长9.74%,全年息差2.48%,较上年略增4BP,显示了公司较强的议价能力; 此外,公司全年中间业务收入270.4亿元,YOY 增13.8%。Q1营收增速高于去年全年,主要由于生息资产同比增18.1%(2014年末已完成130亿元优先股资本补充),息差方面我们测算Q1约为2.51%,高于去年同期的2.35%,与 4Q2014基本持平;非息收入方面由于基期较高,Q1仅增长4.3%。 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公司在非标资产方面的投入又有所升温,4Q2014、1Q2015应收账款类投资环比分别增长95.0%、23.1%。
不良存在压力,不过拨备充分:资产质量方面,2014年末及2015Q1的不良余额分别为175.4亿元、208.33亿元,不良率分别为1.10%、1.24%,不良继续呈现双升的格局;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50.21%、227.30%,未来仍存在一定的新增拨备压力。 不过得益于公司高强度的拨备支出,拨贷比继续提升,4Q2014及1Q2015拨贷比分别为2.76%、2.82%,在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也远高于监管要求。 1Q2015末公司资本充足率及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3%、9.08%,较年末均有所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5/2015年分别可实现净利润527/574亿元,YoY 增长12%和9%;EPS 为2.76元和3.01元,目前股价对应2015年PE/PB 分别为7.21X/1.24X。 公司拟每股分红5.7元,股息率2.8%,公司市场化程度高,条线专业化改革持续提升经营效率,有望在未来的竞争中加强优势地位,维持“买入”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