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二”挑大梁“八”下挫 快牛暂歇
银行股上涨难撑大盘指数 基金或继续追货
多项利好落地 券商板块存溢价空间
1193.68亿元近三月最大单日净流出
资金大规模离场 “中字头”遭弃
昨日,沪深两市资金净流出1193.68亿元,创下近三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净流出额,沪深300、创业板和中小板均遭遇大幅净流出。银行成为昨日唯一获得资金流入的行业板块,机械设备板块的净流出规模居前;而净流出额度前十名的股票几乎被“中字头”包揽。分析人士指出,资金加速离场反映谨慎情绪升温,预计短期市场步入震荡整固期,调整阶段个股分化也将进一步展开。
资金离场加速中小板成重灾区
昨日沪深股指震荡调整,个股大面积下跌。截至收盘,沪综指报4476.22点,下跌1.13%;深成指报14707.25点,下跌0.69%;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分别下跌2.17%和3.34%。
据统计,昨日沪深两市资金净流出1193.68亿元,环比周一1002.72亿元的净流出规模进一步提升,创下近三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净流出额,反映市场谨慎情绪升温,资金离场脚步明显加快。
昨日,沪深300和中小创均遭遇资金大规模净流出。具体来看,沪深300板块昨日净流出487.64亿元,环比周一净流出规模显著提升,同时也是近三个月以来沪深300第二大单日净流出规模,仅次于4月20日的525.60亿元。个股方面,净流出家数从周一的186家增加至238家。
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净流出规模环比双双扩大,特别是中小板资金流出大幅提速。其中,创业板昨日净流出资金98.31亿元;获得资金净流出的个股家数从周一的263只增至314只。中小企业板昨日净流出214.62亿元,净流出规模创下近三个月以来的新高;获得资金净流出的个股有546家,仅有84只实现净流入。
在沪综指突破4500点、创业板指站上2800点之后,市场谨慎情绪显著升温,在此基础上,石化双雄周一涨停和周二盘中冲高,引发“两桶油魔咒”,加上管理层提示市场风险,积蓄已久的调整压力终于被引爆。从昨日资金流向来看,资金大规模撤离的迹象明显,特别是中小板遭遇资金抢跑离场。
银行逆势吸金 “中字头”遭弃
昨日,行业板块几乎全线遭弃,只有银行板块实现资金净流入。个股方面,“中字头”品种遭遇资金大举回撤。
据统计,昨日2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只有银行板块净流入26.79亿元,其余27个板块均呈现净流出格局。其中,机械设备板块的净流出额度最大,达到128.17亿元,化工、计算机和电气设备紧随其后,净流出额分别为90.57亿元、80.85亿元和70.58亿元。相比之下,休闲服务板块的净流出额较小,为7.65亿元,综合、轻工制造、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和建筑材料的净流出额在20亿元以下。
个股方面,昨日个股净流入额前十名的品种中,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占据七席。其中,中国中冶净流入额最大,为5.43亿元,光大银行 、南京银行均净流入5.32亿元,中国人寿 、兴业银行 、中国银行和招商证券的净流入规模都在4亿元以上。而资金净流出前十位股票几乎被“中字头”所包揽,中国石化 、中国重工和中国南车净流出规模居前,分别净流出30.11亿元、26.06亿元和24.47亿元,中国北车 、中国联通 、中国石油 、中国中铁和中航资本的净流出额都在10亿元以上。
本周一借力央企合并预期强势吸金的“中字头”品种,在相关澄清公告和管理层风险提醒之后,昨日遭遇大规模资金撤离。从疯狂扫货到果断离场,当前资金心态之谨慎可见一斑。由此来看,短期对于市场热点不宜盲目跟风,震荡格局下,个股分化将进一步加剧,资金操作短线化的特征也将凸显。(中国证券报)
“二”挑大梁“八”下挫 快牛暂歇
在周一“两桶油”暴涨之后,周二市场出现整体调整,但央企重组概念股却走出逆市大涨的独立行情 ,银行、建筑、家电和非银等“二”类板块独撑大盘 ,而“八”类个股悉数回调。整体来看,沪指攻上4500点、创业板指触及2800点之后,快牛上攻后再度面临牛缰绳的拉紧,不过“二”类股票相对坚挺,指数难以出现大幅回调。从目前来看,股指短期缺乏再度逼空的条件,预计快牛将向慢牛转变。
“二”独挑大梁 “八”大幅下挫
在周一“两桶油”暴涨之后,国资委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近日,有媒体报道”央企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经查,该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特此声明。”而且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也在当晚发布澄清公告 ,表示并未接到上级部门和控股股东有关传闻的信息。
尽管如此,资金对央企重组概念的炒作热情并未被浇灭。昨日大型央企重组指数短暂波动之后早盘再度冲高,带动上证综指最高触及了4572.39点的阶段新高点;而午后在逐步震荡回落,但依旧表现较强。最终,概念涨幅榜上,污水处理、粤港澳自贸区是仅有的两个飘红板块,但仅分别微涨0.67%和0.06%,黄金珠宝、垃圾发电、大型央企重组、国资改革、广东国资改革和沪股通50等板块跌幅较小,均未超过0.9%。
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银行、建筑装饰和家用电器三个行业红盘报收,分别上涨了2.06%、0.39%和0.10%;非银金融、交通运输、公用事业行业的跌幅也较小,均未超过2%。而相反,采掘、电气设备、计算机、机械设备等行业的跌幅则均超过了4%。
明显的“二八分化”使得收盘时上证综指下跌51.18点至4476.22点,跌幅为1.13%;深证成指下跌了0.69%至14707.25点,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则分别下挫3.34%和2.17%。其中,创业板指跌破了2700点至2687.97点,收出了一根下破5日均线的中阴线。昨日沪深两市的成交额分别为1.06万亿元和6137.71亿元,虽然没有再度创出天量,但依旧处于历史高位。
个股方面,昨日全部A股中仅有136只个股实现上涨,而下跌个股达到了1970只。尽管如此,在央企个股涨停潮的带动下,市场中的涨停股数依旧达到了99只。其中,中海集运 、中国一重、中国远洋 、中国电建 、中国中冶 、上海石化 、中粮生化和中粮屯河等个股悉数攀上涨停板。
快牛逐步变慢牛
实际上,自3月9日本轮上涨启动以来,上证综指已经从3241点一路奔跑触及了4572点,不到两个月涨幅超过了40%;创业板指更是一路狂奔至了2800点上方。期间虽然几度被认为该调整了,但是仅仅通过盘中波动就消化压力。虽然昨日市场的调整幅度较大,但仍在预期之内。从目前来看,股指短期缺乏再度逼空的条件,预计快牛将向慢牛转变。
一方面,板块快速轮动,领涨龙头整固需求凸显。继中小创的强势冲锋后,市场风向突变,“中字头”股票开始在风口热舞。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央企改革的预期能否兑现尚有不确定性,基于预期的炒作,一旦不达预期可能会引发“中字头”股票的集体回落,此类品种多以权重股为主,它们的高位回调势必会引发市场的震荡,短期如果没有新的品种接力,市场继续上攻的势头势必会被打断,这可能会成为市场短期震荡整固的诱因。
另一方面,新股发行的提速,叠加五一假期效应对资金面的扰动较大。证监会近期核准了25家公司首发申请,考虑到打新收益率依然高高在上,密集打新潮仍将是大概率事件,期间冻结资金体量较大。此外,五一假期效应凸显,部分资金更倾向于落袋为安,兑现部分收益,这无疑也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短期缺乏资金面的支撑,市场料将震荡整固。(中国证券报)
银行股上涨难撑大盘指数 基金或继续追货
4月28日,尽管上证指数下跌,不过横盘多时的银行股逆市上涨。
近日,有媒体发布“中国版QE”相关报道,以及停牌中的北京银行(601169.SH)出台员工持股计划,银行股大涨多少给大盘股的投资者带来一点安慰,不过下午证监会提示风险后大盘掉头向下,南京银行涨停板最终打开,收盘上涨8.77%,银行板块涨幅收窄。
针对“中国版QE”的报道,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央行手中有包括定向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各种流动性调节工具,足以维持合理的流动性,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平稳增长,没有必要以直接购买新发地方债的QE手段来投放基础货币。何况,中央银行法也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政府提供融资。对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会有具体安排,这些安排不会导致市场流动性的紧缩。
华南一位基金业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近日大量基金公司发行银行行业的分级基金,还有不少上证50指数的分级基金要发行,这些都会对银行股“被动追货”。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大盘暴涨后,现在银行估值依然比较低,只能说很难跌下去,能否继续涨则很难下结论。
4月28日上市的鹏华银行分级B(150228)涨停,这也是首只上市的银行分级基金,4月27日上市的上证50B(502050)也连续两日暴涨。证监会网站24日公示的基金募集申请表显示,银行板块已成为各家基金公司集中上报的分级基金标的,先后有11家基金公司上报了银行指数分级基金,也有4家公司上报了上证50指数分级基金。
中信证券分析师肖斐斐预计,银行分级基金和上证50基金每只发行规模40亿~50亿元,则将有超过500亿增量资金配置银行股,叠加增量资金上市后的乐观表现和示范效应,有望带动更多资金配置银行板块。总体而言,预计板块新增机构配置资金近1000亿,有利于提振银行板块二级市场表现。
国信证券称,降准对银行为首的金融行业是利好,上证50B和银行B在此时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杠杆投资工具,上证50分级母基金实现T+0交易,套利效率较深交所上市分级有极大提高,子份额的价格稳定性也将提升,因此上证50B的投资过程中将较少出现赚指数不赚杠杆的情况。
华林证券分析师胡宇认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策不断去杠杆以及化解地方债务隐忧和产能过剩的问题,经济硬着陆风险极低,作为顺周期的银行业而言,长期来看,银行股的估值修复机会空间很大。低估值银行股为长线资金提供了买入的机会,在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之前,大型银行的每次急跌,都是长期买入的机会。但中小银行可能受此冲击较为长远,建议对中小银行适当谨慎。(第一财经日报)
多项利好落地券商板块存溢价空间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一季度,124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3.02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509.25亿元,117家公司实现盈利。业内人士认为,包括一人多户、降准宽松以及一季报业绩大增等诸多利好的叠加刺激,券商股板块整体仍有较大溢价空间。
多因素推涨券商股
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牛市行情的进程中,券商股行情不能忽视。尽管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震荡调整,但近期券商股的表现将再次令各方亮眼。据券商人士分析,券商的业绩出现高增长将极大地释放券商板块的估值空间,另一方面,一人多户政策的放开以及央行降准等政策消息的落地,同样也为券商提供了较大的利好刺激。
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2015年一季度经营数据进行了统计。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一季度,124家证券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43.02亿元,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506.30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67.40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16.65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6.56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37.50亿元、证券投资收益367.52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净收入254.71亿元,一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509.25亿元,117家公司实现盈利。从上市公司披露的情况来看,东方证券一季度实现营收41.21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净利19.4亿元,同比大增789.82%。招商证券一季度营业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20.9%;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274.45%。东吴证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93亿元,同比增长153.96%;实现净利润6.14亿元,同比增长276.21%。
与此同时,伴随大盘行情的持续上攻,融资融券的资金额度也是屡创新高,市场交投热情急剧升温,新增开户数量也大幅攀升,市场人气的不断上升也进一步催化了券商行情。海通证券研究指出,尽管此前两融检查频频冲击券商板块,但实质而言,规范两融业务有利于券商业务更好发展,而监管部门目前鼓励机构开展融券业务,促两融均衡发展,如果融券业务顺利发展,将有望成为券商新的盈利增长点,而券商中介业务将迎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券商板块仍存溢价空间
一系列利好因素的落地,令券商股板块整体表现不俗,而市场人士认为,伴随牛市行情的持续,作为市场上相对估值较低但成长性较好的蓝筹股,券商股有望再度迎来春天,而其中一些创新业务目标明确的大中型券商可能在此轮行情中表现突出,而部分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中小券商同样也值得关注。
有券商人士分析,券商板块值得市场普遍关注,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则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券商股,一是根据市场规模和券商资本金指标,拥有综合业务能力和强势资金实力的大券商均属于券商板块的优质标的;二是从地方特色来选,部分券商地方营业能力更强,这类券商特色业务相对更为突出;三是互联网券商或者在互联网方面比较有特色的券商,这类券商有望通过“互联网+资本市场”的概念吸引市场资金关注,同时在业务上也有望获得爆发式增长。
由于A股市场赚钱效应持续存在,后续券商业绩表现仍将值得期待。有市场人士认为,长期来看,牛市行情有望延续并带来经纪、投资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新三板的繁荣为证券公司带来新的业务机会。(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