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目标基金要在中国养老投资市场分得一杯羹,还需要税收优惠的助力。
美国养老目标基金产品之所以能在个人养老金投资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民众争相投资“功不可没”。比如美国法律规定50岁以下民众投资这类产品的税收优惠上限为5500美元/年,50岁以上则调高至6500美元/年。相比而言,当前中国尚未针对养老目标基金建立相应的税收优惠制度。
记者多方了解到,个别基金公司曾向相关部门建议,能否借鉴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的做法,将养老目标基金的税收优惠上限设定为1000元/年,但相关建议至今尚未得到批复。
在一家保险公司产品业务负责人看来,这令税延养老保险产品获得不小的政策扶持优势。包括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太平人寿、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正积极推出税延养老保险产品。
“不过,鉴于投资安全性的考量,多数保险公司在税延保险产品选择方面趋于保守。”他透露。
具体而言,此前银保监会出台了四款税延养老产品,分别是A款收益确定性(年化固定收益率在3.5%-4.025%之间),B款收益保底型(分别是按月计算型与按季计算型,保底收益率在2%-2.5%之间),C款(收益浮动型,收益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但多数保险公司选择A款与B款产品,极少采用C款。
“这反而令税延养老保险实际年化综合收益率受到一定限制,难以满足部分投资者的养老金投资高收益诉求,反而给擅长权益类投资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创造新的市场机遇。”上述基金公司养老目标基金业务负责人指出,养老目标基金要实现长期稳健较高回报,还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