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对此,专家认为,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补短板,千亿元新减税措施将会加快落地。
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让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在调整结构和扩大内需上发力,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是投资和消费,投资主要是在跟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上补短板,比如乡村振兴、棚户区改造等。
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除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继续发力外,还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由出口型、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型升级,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和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支撑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减少外部干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和良性增长。因此,下半年及今后相对较长的一个时期,积极财政政策将突出体现在投资和消费两方面,而扩大消费更是重点。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基建投资对冲房地产的投资下滑,同时通过扩大内需,对冲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减税降费和转移支付三方面发力。
张连起表示,积极财政政策是结构性的,结构性的聚焦发力更加重要,尤其是减税,要尽快落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全覆盖,加快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这两项措施可减税1780亿元,还有加速推出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等。
刘哲也认为,除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之外,更重要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通过对于新经济行业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让财政政策在培育新供给、新动能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供给结构调整。同时,通过加快推进提升个税起征点、增加纳税抵扣项等个人税改制度,降低居民的税负,改善收入预期,提升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进一步扩大内需。在转移支付方面,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金制度,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推动储蓄向消费的转化。
张依群认为,下一步将会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合理扩大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和进一步加快发行进度,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和在建项目顺利开工完工,增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利益关联度,避免财政投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