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4日早间,人民币汇率再度开启急跌模式,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和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都出现较大跌幅。其中在岸、离岸人民币盘内最低分别为6.8261和6.8446,双双创下2017年6月以来最低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也再次大幅度下行298基点,报6.7891。
但在下午收盘之前,伴随了美元指数的回落,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都出现直线拉升。其中在岸人民币30分钟内拉升超过100点报6.8100,夜盘最低更是收复6.8关口;离岸人民币截至北京时间7月24日19:00报6.8067,日内跌幅全线收回。
“由于目前沽空套利主要是短线行为,多数机构依旧认为中国监管部门对外汇有持续干预能力,因此这种模型下急贬急升的状况对于交易者来说都是危险的。”7月24日,香港地区一家基金公司的外汇交易员表示,“就像今天的情况一样,原本多数基金押注线就在6.8到6.9之间,汇率快速贬值后如果模型没有及时调整很可能触及机构平仓线,反过来又推动更多沽空机构平仓后急剧升值,带来交易损失。”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预期
7月23日,中国央行开展5020亿元一年期MLF操作,利率3.30%与上次持平,实现公开市场净投放3320亿元。同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确认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
与此同时,虽然7月19日、20日特朗普称不赞成美联储加息,对美元指数造成压力,但市场多数认为美联储会继续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虽然监管部门表态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政策本身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限,真正影响汇率的是包括鼓吹中国政策转向宽松、美国经济持续向好、欧洲经济不如人意、贸易战影响严重等带来的市场预期。
“实际上,从基本面来说,上半年美国经济没有那么好,欧洲5月、6月经济数据明显回升,中国经济状况并不算差。但此情况下,人民币贬值幅度已经超过美元指数升值幅度,与基本面出现一定背离,这更多是资本套利和贬值的市场预期导致。”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上周末开始,离岸、在岸人民币价差逐步扩大,这既表明在离岸市场上存在大量投机资本套利,又进一步给了资本汇率套利的空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目前市场上对央行投放MLF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存在过度解读。“监管不是说开闸放水,而是希望将目前在银行间系统的‘水’疏导到实体经济中。虽然有压力,但目前人民币汇率也不存在持续大幅度贬值的基础,未来汇率仍会呈现双向波动。”
跨境资本预期平稳
自4月中旬开始,3个月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贬值逾7%,市场也一直关注此轮贬值是否会如同2015年至2016年那样引发资本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