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16日至17日,银保监会召开中小银行及保险公司公司治理培训座谈会。郭树清表示,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公司治理还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中小银行和保险机构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一些机构的股权关系不透明不规范、股东行为不合规不审慎、董事会履职有效性不足、高管层职责定位存在偏差、监事会监督不到位、战略规划和绩效考核不科学、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等方面。
此外,一些重大案件的发生也暴露出公司治理的薄弱。原保监会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2月23日起,原保监会决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暂定一年。目前,一些保险公司违规股权的处置仍在进行中,如昆仑健康等。
事实上,过去一段时间,我国保险业出现的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公司治理失效上,包括了个别机构公司治理形同虚设,缺乏对大股东的有效制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通过关联交易,侵害小股东利益。还有,就是职业经理人履职不到位,治理不规范,水平不高等。
7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一些金融机构治理不规范,与股权不规范有一定的关系。例如,股权结构复杂、实际控制人凌驾于公司治理之上;资本不实,自我注资、循环使用、虚增资本;违规代持、超比例持股等。”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监管部门限定清退违规股权时限,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违规股东承担一些损失,这种情形会具有市场惩戒效应。但如果出现延期情形,则违规股权清退延期的标准和时限如何设定是关键问题,如果弹性过大,则有可能损害到监管措施的强制力和这一举措对市场的惩戒影响。
此前不久,一行两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其核心诉求就是通过对投资者的甄别与分类管理,让动机不纯的陌生人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