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现金贷从“狂飙猛进”陡转直下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排头兵”——P2P网贷机构正在遭遇不小的挑战。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7月7日至7月13日网贷行业成交量为405.17亿元,较前周环比回升下降5.90%,当周资金净流出额高达40.47亿元,其中14家平台资金净流出额均超过亿元。
另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2018年6月共出现63家问题P2P平台,7月上旬,问题平台已有23家。这是2016年8月出台《P2P网络借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之后,22个月来最大规模的单月问题平台集中爆发,更令人担忧的是,整个行业正受到恐慌情绪影响。
平台合规问题有待加强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的前期整治效果已经显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数据显示,专项整治以来共有5074家从业机构退出,不合规业务规模压降4265亿元。而据深圳互金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6月末,整改类P2P机构的不合规业务余额较整改初期下降87%。
同时,近日监管要求,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6月针对P2P集中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全面现场检查,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加大违规违法处置措施,争取在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使P2P机构进入常态化监管。
“爆雷”的集中爆发缘于多种原因。例如唐小僧属于信息披露状况不良,投资人也无法获得底层资产的具体情况,实际上有非法集资的嫌疑。另外,有些平台在资金存管等合规要求方面推进缓慢,依旧有资金池、大额标等历史遗留问题未整改,造成平台抗风险能力弱。
中金公司研究员王瑶平分析,本次网贷平台“爆雷”潮的主因在于,一是一些主打自融、虚假标的、资金池等庞氏骗局的平台在监管趋严下难以为继;二是流动性趋紧导致贷款端(尤其大额)逾期率上升、平台累计的准备金难以足额赔付;三是投资者资金流入放缓,导致存在期限错配的平台流动性问题凸显(6月行业成交量及余额出现“双降”)。
可以说,新兴的互金行业,尤其是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的网贷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比较脆弱。而这种症结出现的原因,有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有金融行业强监管的效应,但更多还是需要身处行业中的每个人去反思。
流动性压力有所分化
中金公司在其最新报告中称,预计P2P退潮或仍将持续2至3年。在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基础上,再考虑运营成本的攀升,3年后正常运转平台预计不超过200家,仅为目前运营平台数量的10%左右。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统计数据显示,6月网贷行业活跃投资人、借款人分别为408.37万人、435.2万人,其中投资人数环比下降1.95%,借款人数下降0.32%。受流动性影响,据记者了解,不少平台已经有了每日“限兑”额度,延长了提现的时间。“虽然一定程度上损失了投资人的体验,但这种时候还是要保证平台流动性的可控,不要出现大的风险。”一位网贷机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然而,用户非理性提现还是加速了平台的清场。由于处在合规备案期,按照要求,平台不能通过发行新增标的承接过去期限错配的资产,加上旧的资产没有到期退出,投资人一旦赎回,平台就必须依赖自有资金垫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