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也不断向市场喊话:“要毫不动摇整治市场乱象,针对当前保险业的股权乱象、资本乱象、产品乱象、投资乱象,必须让监管长上牙齿,重拳出击,拨乱纠偏,把治乱象、整乱局作为行业正本清源、重回正轨的重要内容。”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保险公司的所属监管机构为保监会,而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证监会无法准确获取保险公司举牌股票的相关信息,从而导致无法有效监管举牌行为,只能通过喊话“野蛮人”的形式来敲打这些险资。
于2017年7月设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就是为了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今年以来,保监会接连对保险资金运用表态,其中1月下旬发布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保险资金运用坚持独立性,股东不得违法违规干预,陈文辉在培训班上表示,保险资金运用要坚持服务保险主业,要把握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方向。
渠道之变
理财型保险曾经一度大行其道,银保渠道成为渠道“老大”。在这一渠道销售出现了误导行为,存款变为保单屡见报端。
为杜绝这一现象,2010年银监会单方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首次明确叫停银保“驻点销售”,改由银行具有资质的人员统一销售。同时,每个银行的保险销售网点只能代理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的产品。直到2014年,保监会联手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对银保业务进一步规范,防范对老年人的误导行为发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人民银行,这意味着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将更可能超越本行业的部门利益,有助于明确银行、保险监管目标,即主要立足于风险监控与消费者保护,而不是行业发展,有助于解决此前存在的监管部门行业发展与风险控制、消费者保护之间的角色冲突,对于打破此前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真空与监管套利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保险行业不断回归本源的背景下,理财型保险受限,银保、电销网销的风光渐褪,个人营销员渠道再次重返人身险渠道“老大”位置。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银行与保险监管部门合二为一,未来银保业务将进一步协调发展,有利于长期理财型、养老型保险业务打开局面。
产品之变
由于被费率管制捆住手脚,保险业2012年之前增长乏力,新单业务已连续两年负增长。在市场不断的呼声中,寿险产品预定收益率2.5%在持续13年之久之后,2013年人身险定价利率改革正式破冰,保监会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开展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试点的意见》。
据了解,2013年8月开始,保监会稳步推进人身险费率改革,并率先对普通型人身险产品的费率放开,由2.5%提升至3.5%,人身险费改路线图依次为普通型、 万能型和分红型。其中,人身险中“快速返还”类年金险、附加万能型年金险成为拉动保费规模增长的主力军。
在保险行业迅速做大规模的同时,一些保险公司过度追求保费规模,不管期限长短、成本高低,收取保费远超投资能力和市场承受的范围,不少公司为了追求高收益,在投资方面频频举牌,以求获得高收益。一时间,万能险成为众矢之的。2016年,保监会先后发布《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三份文件强力收紧中短存续期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