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岁末,资本市场也到了总结今年、展望明年的时点。近期,证监会领导班子频繁在数个公开场合亮相,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主席助理张慎峰、宣昌能相继公开发表主题演讲。
值得关注的是,监管层的公开讲话中,不仅有对今年监管工作的总结,还透露了下一步工作的安排。市场则希望能够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找寻到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而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梳理,证监会高层近几次公开亮相中,退市改革、中概股回归等方面的内容均有可以挖掘的增量信息。
推动退市改革
11月22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在出席某论坛时特别表示:“证监会下一步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尤其在目前 IPO 审核常态化的背景下,进出有序已显得愈加重要。但近年来,退市制度一直未能高效运转。
退市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正如本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首次亮相时认为注册制改革并不能单兵突进一样,退市制度的完善也需多方面齐头并进。
根据记者的了解,目前证监会已行动起来,第一步就是强化对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行为的监管力度。
每逢年末,一些上市公司便会突击进行重大交易或会计处理调整,借以扭亏摘帽、规避连续亏损戴帽、暂停上市以至退市。今年的年报期,证监会将重点关注这一现象。
具体而言,交易所将聚焦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行为,加大“刨根问底”式问询力度。派出机构将视情况开展现场检查,发现违法违规情况,依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达到立案标准的,坚决启动立案稽查程序。
严控企业突击利润“保壳”也让众多“不死鸟”难以通过包装财报蒙混过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11月2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一些ST或是*ST企业通过财务报表的包装来留在A股市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在监管过程中,要正确判断真正性的财务改善和包装性的财务改善,要有一些细致的指标和标准。”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交易所还正在研究完善退市财务类指标,优化退市制度,促进上市公司聚焦主业。
李曙光指出:“目前监管层在执行退市标准时有些把握不准,因为退市制度在设计时候标准不够明确,需要明确细化这些指标。”
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此前也强调过,任何一家公司只要触及退市条件和标准,上证所坚定不移让其退市。
严控保壳和明确退市指标两项工作的持续推进也意味着明年年报窗口期前后,退市制度的执行或将得以改善。
细化中概股回归
与以往证监会高层公开讲话的内容相比,退市制度是老调新弹,但几次亮相中有关中概股回归的内容则是增量信息。
李超上周在出席某论坛时透露,要推动完善红筹股回归的政策。无独有偶,本周张慎峰也指出,要完善A股并购境外中资企业政策。
这同近期中概股政策面变化有一定关系,奇虎360借壳江南嘉捷(601313.SH)的案例被认为是证监会重新打开了关闭一年多的中概股回归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