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看来,本轮国企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顶层设计方面更加强调规范,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稳中求进”,哪怕慢一点,也要尽量避免出现瑕疵;其二,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情形相较以往更为复杂。
她表示,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彼时国企不改革就难以支撑下去,而现在国企机制体质虽有存在诸多问题,但实际经营上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因此改革缺少动力与决心,难免有一些“裹步不前”的感觉。
李锦则指出,过去几年间改革存在严重的“顶层设计依赖症”,其背后是容错机制不健全背景下,企业对国资流失的普遍担忧。
实际上,国资委层面一直希望通过试点来推动改革的落地,肖亚庆表示,目前,“十项改革试点”已在18个集团层面的中央企业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余菁强调,这一轮国企改革更加需要的是一个“上下结合”的推进路径。其中上层的顶层设计保障改革的有序性、避免了一哄而上的混乱;而当下正在进行的地方和企业的探索以及央企的试点,应当以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发现问题、积累并推广经验为重点,推动自下而上的改革。
垄断行业混改“破题”
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近年来,混改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各层级企业混改的数量占到整个中央企业的68.9%。地方国有企业现在混改的企业数量也占到了47%,这几年数量还在不断地增长。
目前,发改委等部门已经选择了两批19家企业进行混改试点,“第三批正在研究当中,估计不久也会推出”。彭华岗在发布会上表示,混改的领域正在不断地拓宽,中国将在电力、石油、化工、电信、航空、军工等重点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余菁表示,按照国企分类,纯竞争性的商业类国企都不应对混改设限,而有一定社会性功能的商业类国企也应在有一定比例约束的前提下开展混改。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中,除了部分军工行业具有国家战略安全属性、铁路的铁轨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之外,其他行业都是竞争性行业。
“从经济分类上看,它们都不应是垄断行业。现在提在这些行业做实质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行业放开和破除垄断。”他表示。
而在李锦看来,此轮混改最大的亮点正是垄断行业的开放。“在本轮国企改革中,混改承担着突破口的重担,而近日混改在电信、铁路领域推进力度很大,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入以及内部员工持股等手段,有希望在垄断领域形成混改本身的突破口。”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混改的主战场正在转向大型的垄断行业,后者是以往国企改革的难点,这一方面需要解决行业开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这些行业体量巨大,而参与的民营资本较小,应通过混改基金等方式解决参与资金问题。
李锦与余菁都认为,当前的混改尚未形成一批典型案例以及由此而来的可用于复制、推广的经验。
胡迟则认为,从目前来看,混改试点还正处于制定方案阶段,并没进入实施阶段,而且在国资委的推动下,不少央企正在推动集团层面的突破,在这方面复杂性要更大。
彭华岗介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层级正在不断地提升,此前的改革都是央企三级或者三级以下公司,近几年则在探索三级企业、二级企业,甚至探索在集团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近日中国联通的混改是从更高的A股层面来推动,层级在不断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