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查阅骄龙资管旗下资管计划发现,其中一些资管计划已经到期或行将到期,如骄龙1号的备案日期是2015年5月8日,合同期限则是12个月。当然,也不排除骄龙资管运用一些方法来将到期时点延后,但未来如何退出却始终是其无法逃避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在“骄龙系”的高度控盘下,广汽集团的交投已十分清淡,交易期间并没有高频买卖单出现。典型案例是,今年7月8日,高位盘整多时的广汽集团突然毫无征兆地放量下杀跌停,但公司当天仅成交2300余万股。当天龙虎榜显示,银河证券广州天河北路营业部为卖一席位,净卖出金额1.8亿元,该营业部所在地距离骄龙资管的通信地址仅有几百米之遥。无论此次跌停是否是“骄龙系”所主导,广汽集团二级市场买单承接力之薄弱已是显而易见。
另一方面,从估值参照看,截至8月12日收盘,广汽集团AH股溢价率达178.23%(A股股价25.97元、H股股价10.88港元),在A+H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九,且是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唯一一家A股市值上千亿的。
而由于广汽集团今年以来大部分时间的日成交额都在数千万元,交投冷清的背后也意味着“骄龙系”很难大举套现离场。因此,外界所担心的是,未来一旦“骄龙系”旗下账户因为资金链等原因选择集体减持套现,则将对广汽集团这一大盘蓝筹的股价产生怎样的影响?
回顾A股历史,一些上市公司因庄家离场而导致股价“断崖式”下跌的案例已不少见,在此背景下,“骄龙系”对广汽集团的全面控盘举动,足以、也应该引起监管部门以及广汽集团自身的重视和警惕。
“交叉买股”隐蔽利益通道
或许是自信于外界很难察觉其隐秘关联账户,抑或是对使用“外人”马甲账户不太放心,在骄龙资管实施相关运作的时候,总有固定的几个自然人账户“如影随形”。
除短暂“露脸”广汽集团外,自然人张本的最新一次“现身”,也进一步印证了中核钛白与骄龙资管之间的关联绝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
中核钛白7月末发布的2016年半年报显示, “张本”已悄然进驻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序列,持股规模高达3613.56万股(位列第五大股东).
至此,骄龙资管两大创始人股东王德亮、张本以及骄龙资管旗下的浦江之星资管计划,在最近一年半时间内先后对中核钛白的股份进行了大规模的买卖操作。
必须指出的是,中核钛白去年曾公告,其通过金星一号资管计划进行杠杆式投资所聘请的投资顾问,即为骄龙资管。如此安排之下,“骄龙系”资金对中核钛白的频繁买卖行为,难免令人猜测:金星一号,是否是中核钛白变相炒作自家股票而曲线设立的马甲?抑或中核钛白与骄龙资管之间另有其他的利益约定?由此,骄龙资管的上述股票买卖操作又是否触碰了内幕交易的法律红线?
中核钛白配资炒股
上市公司掏出近3亿元资金,1配2加杠杆投向股市,还明确要严格控制风险、力争获得“较高的绝对收益”,这股豪迈和自信,究竟从何而来?
中核钛白与骄龙资管的合作(明面上)始于前者去年11月的一则投资公告。据中核钛白当时披露,公司决定出资2.99亿元参与“中信建投金星一号资产管理计划”,而按照全体委托人意愿,资管计划的投资顾问确定为骄龙资管,投资范围则包括在境内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股票(二级市场及大宗交易)、新股申购、ETF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包括管理人发行的货币市场基金)、逆回购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资管计划中,优先级资金与次级资金比例不高于2:1,中核钛白所认购的是资管计划的次级份额。